返回专题主页
坚持正确方向 进一步办好民族院校
——2010年7月15日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座谈会上的发言
国家民委副主任 吴仕民

民族院校源起延安,兴办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发展于改革开放时期。60年来,国家民委所属院校已为国家培养了42万多名各民族人才。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正确方向,进一步办好民族院校。

一、遵循大学教育规律,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国家民委所属6所大学目前共有11万名在校生。今后,我们将在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努力满足各民族青年上大学需求的同时,遵循办大学的一般规律,更加重视办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一是着力优化结构。国家民委所属院校已形成了包括本科、硕士、博士、民族预科和干部培训在内的多层次的办学体系。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结构,把握国家和民族地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专业改造、调整,更加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二是着力不断提升本科教学水平。继续把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深化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和少数民族生源的特点,因材施教,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到本科教育的全过程。三是着力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在保持传统特色学科优势的同时,科学地发展新兴学科和应用型学科,努力建立起具有特色、布局合理和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力的较高水平的学科。着力推进科学研究,突出重点,打造有特色、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四是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一批学术带头人,通过培训、进修着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加强师德建设,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二、把握民族院校特点,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致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一是构建全员育人体系,健全体制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协同院校所在地的党委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一支事业心强、能力强的专兼结合的辅导员队伍,着力构建全员育人的机制。二是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和贯穿始终的主线。通过有效载体,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了解各民族共同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实,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生的历史巨变,不断增强各民族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并切实加强关键时刻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重大问题上加强引导教育,增强实际效果。三是把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开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开设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课,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各民族学生树立和强化“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开展有针对性的反分裂、反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强化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将各民族学生构成调控在一个合理的比例,鼓励各民族学生增进交往交流,共同进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了解与遵守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有效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宗教渗透。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坚持因材施教和分类指导,满足不同民族、不同类型学生的成才需求。不断改进和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就业观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竞争能力,引导各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

三、发挥民族院校功能,努力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和发挥民族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服务国家,服务社会。一是发挥学科优势,服务国家需要。发挥民族院校的学科优势,建立一批高水平的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为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服务。近期,将着力在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的发展、“东突”与恐怖主义、跨境民族与边疆稳定、世界民族问题的现状与趋势、宗教问题与国家安全等方面加强研究,提供优质服务。二是立足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增强对民族地区的服务功能。积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持。重点围绕民族地区的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创新、少数民族地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发展等方面,积极开展科技服务。组织大学生科普工作队,深入民族地区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应用推广。三是应急救险,在关键时刻提供有特色的服务。1959年,中央民族大学的100余名藏族学生提前毕业,参加西藏平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今年4月,西北民族大学派出一批懂藏语的师生加入兰州军区救援部队紧急赶赴青海玉树灾区,随军从事救援翻译工作。我们将继续发扬传统,在思想上、组织上、能力上加强工作,建设一支在关键时刻能够派得出、干得好的队伍,随时准备完成国家交给的急难险重任务。

面对新形势,国家民委将指导所属院校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为主线,提高质量,突出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0年7月18日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10年 备案序号:京ICP备10021028号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与合作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