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很高兴来参加2011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2001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周远清会长的领导下,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领域和现实问题,围绕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已经连续举办了10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历届会谈主题又紧紧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性和中国特色,在建设创新型和小康社会的背景下积极探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途径推动了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丰富了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产生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贡献,有效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发展的实践。今年,第十一届会谈的主题是“提升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同样也成了历届会谈的传统,当前教育改革发展总核心、总紧迫的任务。我们知道,高等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高端,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我们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已经位列世界第一。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中国高等教育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我国是一个教育大国,但还不是教育强国,也不是高等教育强国,这是一个基本判断。
    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差距,学科专业结构与转型升级发展的要求,自主创新与国际竞争的要求有差距,高校自主办学和自主管理的能力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有差距,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发展不够科学,要害是质量不高。今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100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问题,再次说明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任务的思想。鲜明地把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与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文化产品创新的使命建设联系起来。高等教育生存兴亡的战略高度是前所未有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明确,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发展思路,坚决的走有特色,高水平的发展道路。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由大到强的新阶段,高等教育牢牢把握提高质量这一主题,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把高端人才作为大学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把质量特色作为大学竞争的发展理念。把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为大学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把学科交叉融合作为大学品质提升的战略选择,把产学研结合作为大学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这几点,一是对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性特色的一个集中概括。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学校高等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于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我们需要做什么?改什么?我想主要从五个方面谈点个人看法。与大家共同交流,第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提高质量的核心力,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体现,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高等学校要坚持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出发把学可教学作为学最基础,要坚持一切从培养创新人才出发,把科学精神实现能力和思想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坚持一切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出发,把学校的各项工作最终落实到培养人才上来,当前培养人才质量首先要解决思想观念的问题。要进一步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最主要标准。进一步树立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检验标准的理念,把社会评价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进一步树立以学生为给的理念,把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追求。进一步树立以学生评价为先的理念,把学生评价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什么是大学?有大学生才称之为大学,大学校长心中有学生,这所大学才有希望,教师心中有学生,这所大学才能办好。要把培养学生作为事业来做,要把关爱学生作为给能的要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习的一切。这应该是大学的文化和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是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力解决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特别是要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个紧密结合,把文化学习和思想品质的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做人第一,修业第二。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和各类社会教学资源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最大限度的发展个人专长,实现学生思想成长,学业进步与人心健康的有利结合,要把这三点要求转化为学生成长成才的自觉性和追求。教育和引导学生涵养大气品格,追求一流学位,创造精彩事业。
    第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是提高质量的根本动力,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六大体制改革任务,十分重要和紧迫。改革要积极委托,走小路,不停步,看准了迈大步,这里,我想就四个方面的改革问题谈些认识。首先,……,高考改革是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我国,高考是实现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国家选拔高素质人才自重要途径,为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具有重要作为,目前还没有这个更好的办法能够代替高考。因此,高考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考的问题,说到底就是高考制度必须坚持,高考改革势在必行,当前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非利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目标要求积极委托的推进高考改革。具体来说,就是要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推进非类考试,扩大高职教育单独招生,改革评价方式推进综合评价,探索形成高考与高校考核,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体系。改革招生录取模式推进多元录取,逐步扩大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范围,在坚持高考的基础上完善自主录取,推进录取,定向录取的方式,改革高考管理制度,推进阳光工程标准化建设,和艺术体育等类型的招生。为推进高考改革我们将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国家教育考试改革方案,从制度层面政策层面,技术层面为高考热点难点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办法。
    其次,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改革的关键环节,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中国特色大学制度,实现这个目标要在以下的几方加强建设,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明确高校办学责令。教育明确,按照学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每可高职高专专业自主设置,研究生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在有条件的学位授予单位,实现自立设定发布高校章程办法,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坚持完善,普通高校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度的办法。依法落实党委职责和校长职权,积极推进校长职业化进程,高校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校管理中,把工作集中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推进高校学术组织建设,优化学院学术组织构架,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学校管理的作用,建立校领导联系学术骨干的制度,真正做好学术的事都不听教授的,上课的事不听教师的。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提高服务效率。推进高校资源制度改革,还要总结推广高校理事会和董事会的模式和经验,建立健全社会健全和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在此,高校组织模式创新是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协同创新是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当中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战略选择。当今世界合作共赢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高校实现大发展所面临的共同机遇,高校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从而代替整体崛起。为此,教育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整体设置提升高等教育创建能力的专门计划,按照国家地区世界一流的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入融合创新引领的原则,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推动政策和项目引导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校校协同,校企协同合作协同,等开放集成高校的新模式。
    最主要的是要形成以聘用为基础的人事聘用模式,以质量与贡献与依据的考评机制,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等协同方式机制,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高兴的看到,有的高校已经先行一步,已经开始创建。试点学院是改革的有力抓手,是以创新体制培养为核心,以学院为基础实施单位的综合性改革,实际上就是在高校内部选择一些学院,建立教育教学改革特点实验区,最近,有17所试点高校正式启动试点学院改革工作。试点学院重点在三改一完善,改革人才招生,培养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导师制小班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改革教师遴选,极力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教书育人。完善学院内部机构实行教授制学管理。第三,实现内涵式发展,是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办学观,坚持优化规模,强化特色健全保障,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首先要有一定的规模,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报入学率达到40%,达到40%的目标实际上只需要增长6个百分点,这些增量将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及各大民办教育。公办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保持相对稳定,10年增加不到两个百分点。主要用于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支持应约学科薄弱学科和教育欠发的,从一点来看,未来十年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必将放在提高质量上。人才培养模式上改革要有新的突破。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上要有新的贡献。其次要优化结构,要调整专业布局结构,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超前步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人才培养的工作,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加强省级教育行政对区域内高校的统一管理,开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着力支持优秀特色专业,已经师范类专业建设。要调整人才培养层次和结构,使各层次各类型人才更好的满足社会化多样性的需要。要以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为重点,硕士阶段要以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重点,博士阶段要以改革培养改制提升创新能力为重点。还要调整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建设计划。中部高校对口西部高校,进一步完善重点建设院校战略布局,这里要特别指出,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入认识这些中西部高等教育的重要意义。
    加大对中西部高校的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构建中东西部和谐发展,再次要强化特色,要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干出特色,争创一流,探索建立高非类体系,同质化倾向,根据办学的历史,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条件等等。确实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则和学科专业。探索形成符合国情的质量标准规定体系。要进一步健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以院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教学状态数据常态检测,院校评估专业认证评估,国际评估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估制度。
    第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提高质量的重要保障。建设好一所大学,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培养一流大师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师德为先,科研为基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要以师德为先,教师教育学生,一是姿势,二是方法,三是品格,教师的工作对我们来说,不仅是职业,不仅是师业,而且是生存的历程,不仅是付出,不仅是奉献,更是获取,获取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快速,教师最大的快乐,在于培养处在于自己崇拜的学生。当好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校要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于学术不端行为要处中处,无论涉及什么人,什么事,都一律坚查到底,教育部研究出台高等教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制度上规范教师言行,要以教学为要,可以说,一个不为教学操心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一个不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高校要把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础制度,让最优秀的教师对本科学生上课。要定期对教师进行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培训!搭建教师沟通交流帮扶发展平台。推进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更新教育概念,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能力。要以科研为基,科研是教学的基础,高校科研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服务教学,服务人才培养,我们常说教师要过科研观,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为此,高校要努力打造一流的科研教学团队,特别要为中青年教师创造条件。
    第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高质量的重要途径,要以改革发展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市场,提高国际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要积极引进优质资源以实施海外名师项目和学科创新研制计划,引进一批国际公认的高水平专家学者和团队,在部分高校开展聘请外籍人员担任学术外长、院长,推动高校结合实际提出聘用外籍教师比例的增长性指标。支持高校办好若所示范性办学机构,实施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中外高校间学生互换,学生互认,继续实施公开研究生出国留学项目,全面实施留学计划,要开展全方法,多层次的交流合作,拓宽渠道和空间,女士们,先生们,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正迎来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内容艰巨。但我们携起手齐心协力,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和协同意识,为开创我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而努力奋斗。

杜玉波
2011年10月23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10年 备案序号:京ICP备10021028号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与合作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