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高等院校党建工作
高等院校战略规划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社会服务协同创新
文化建设历史传承
资产管理后勤保障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文化建设历史传承  > 正文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校训:远举高飞 博学笃行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1-12

远举高飞 博学笃行——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校训故事

  2014年12月30日,新型国产支线飞机ARJ21-700从上海飞抵北京,正式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面对鲜花和掌声,首席试飞员赵鹏表示:“这一路上,激励我们不断向前的动力,是国家、民族和责任的召唤。”透过赵鹏的一席话,人们能够感受到一种精神和品格,这就是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的忠诚。当然,这也与滋养他的大学精神密不可分。

  赵鹏就读并曾留校任教的学校——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简称中飞院),位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成都平原,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级航校。“远举高飞,博学笃行”的校训,是天南地北的中飞院人所身体力行的信仰。

  “远举高飞”,取自宋·吴潜《八声甘州·和魏鹤山韵》中的“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意指飞得又高又远、目标宏伟,寓意前途光明远大。“博学笃行”,引自《礼记·学记》中的“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意指要泛而深入地学习,对事业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

  作为中飞院第一任政委,江围对学校创建的全过程记忆犹新:1955年4月11日,“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发生后,周恩来总理在8月17日与新任民航局长邝任农谈话时指出:民航不飞出去,国家就打不开局面,一定要飞出去,才能打开局面。根据这一指示,民航局于9月2日,启动了建校筹备工作,并将培养“一定要飞出去”的国际化人才和服务民航发展的其他专业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

  1956年5月26日,周恩来正式批准创办“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学校”;9月11日,毛泽东主席签署中央军委令,任命了学校军政主要领导;9月23日,国防部长彭德怀签发命令,学校转为空军建制,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

  1956年11月22日,在学校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上江围要求,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建校步伐,争取早日为国家培养出有“鸿鹄之志”,善“高飞远翔”的航空人才。在靠师生自建校舍、教室,靠人力、马拉运输设施、设备,靠油灯照明、挑水生活的艰苦条件下,中飞院第一代创业者们,以使命和责任为发端、以忠诚和勤奋为阶梯,追求进步,推动发展,他们的这种情怀与境界,决定了中飞院的精神文化内核。

  1963年5月,教育部向国务院报告,将学校列入高等学校名单。同年10月,学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高级航空学校。而后,再次转入空军,1980年又回到民航。

  尽管学校的建制在变,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在变,但不变的是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不变的是培养政治坚定、忠于人民、纪律严明、知识广博、技术精湛的航空人才。也正是在这些变与不变之中,“远举高飞,博学笃行”的校训,已成为中飞院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品质。

  于是,在“蓝天英雄榜上”有了血洒蓝天的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有了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英雄机长刘晋平和反劫机英雄王仪轩,以及近年涌现的“见义勇为中飞院群体”——勇斗歹徒的“民航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吴骏、勇救落水儿童的“全国三好学生”周鹏、成功营救被火灾所困女孩的朱华忠等,一串串中飞院校友的名字闪光在天空大地。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中飞院以“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的胆识与魄力,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瞄准中国民航国际化进程,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在全国率先按CCAR-147部培养应用型“卓越航空工程师”;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创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世界飞行训练改革趋势,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了采用“MPL”课程,成规模培养民航飞行员;以应用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DS-B系统,大大提高了空域资源利用率,为我国通航大发展做好了技术准备。

  今天,走过59年风雨历程,中飞院已为国内外培养了近10万名各类航空专业人才,其中包括占中国民航90%以上的机长和一大批民用飞机试飞员。他们用“飞得高、飞得远、飞得正、飞得好”的人生轨迹实践校训,谱写中国梦的民航华彩乐章。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