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建立党委联系专家制度,探索创新专家服务基层的方式途径,通过建立专家联系服务基层制度,开展形式多样服务活动,搭建专家服务的载体,积极引导专家服务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效。
该省构建专家服务的组织化通道。建立省委省政府联系专家制度和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联系专家制度,为专家服务基层创造有利条件。建立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集中专家的集体智慧,对涉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重大问题、重要政策进行专题研究,并提供决策咨询论证。建立专家联系服务基层制度,明确院士、浙江省特级专家等高层次专家联系服务1至2个基层单位(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中心等),要求每年开展不少于1次服务活动,确保服务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联谊会(比如省“千人计划”联系会)、博士后联谊会等社会团体,并设立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分会,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形式举办论坛、沙龙、基层行等活动,为有关市县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探索专家服务的多样化形式。组织特定区域、特定行业的专题服务活动,比如,从2007年开始每年实施欠发达地区“希望之光”计划专家送服务活动,通过专题报告会、技术诊断、现场指导、科研成果展示推介等形式,帮助基层解决技术研发、生产经营的难题,取得了很好效果;结合“千人计划”实施,连续组织安排各个行业“人才+资本”对接活动,引导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民营资本对接互动,推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结合专家疗休养活动适当安排有关服务活动,每年组织院士、省特级专家和基层一线专家开展暑期疗休养活动期间,根据所在地需求,通过适当安排考察、座谈会、咨询会等形式,引导和鼓励专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真知灼见。结合援助工作开展专家服务活动,连续三年开展“浙江专家阿克苏行活动”,以面对面、行业对行业、团队对团队等形式,为当地解决有关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难题,受到当地欢迎。
搭建专家服务的载体化平台。建立“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专家服务组”,结合全省块状经济向集群经济发展的需求,选派适合行业需求的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为其创新发展和难题解决提供团队支撑和技术保障。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在技术研发基础好又有创新需求的行业骨干或龙头企业中建立由该行业技术领域知名院士或专家领衔的“院士工作站”,开展项目合作、难题攻关、人才培养等,省级层既面给政策、又给资助、还抓考核推进,抓得实成效也明显。实施专题“百人计划”,为支持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等“四大国家战略”建设,集中选派百名干部专家进行为期2年的挂职服务,以整合科技、政策、项目等资源支持地方建设和发展。组织实施“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从高校、科研院所安排100名有培养前途的青年科技人才,到全省电动汽车、现代医化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中的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从事有关产业技术创新工作,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支柱产业输送和培养中青年创新型科技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