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办、北京工业大学承办的“211工程”三期总结交流会(北京片)在北京工业大学召开,张爱林副校长主持会议。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黄宝印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市教委副主任付志峰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相关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北京地区的26所高校代表参加了会议。
525×348
北京工业大学校长郭广生首先致欢迎辞。郭广生表示,作为一所发展中的北京市地方重点大学,北工大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是建校以来最为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经过“211工程”一至三期的建设,学校抓住了两个重大机遇,实现了从单科性大学向多科性大学的转变、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两个战略性转变;在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水平、学科建设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围绕着“211工程”三期建设,在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时刻,北京工业大学明确提出了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确立了三大发展战略,在服务国家和北京市需求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郭广生希望借此次总结交流会的机会,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梳理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明确“211工程”四期的建设思路。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及北京工业大学结合各自在“211工程”三期建设的成功做法、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211工程”四期建设思路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
张爱林副校长作了题为“科学定位,突出特色,服务北京,抓好‘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的交流发言,他详细介绍了“211工程”推动我校整体发展、科学管理提高建设绩效、服务北京突出学科特色、体会与“211工程”四期展望。他说,从1996年正式跨入国家重点建设的百所“211工程”高校行列,我校始终坚持“立足北京,服务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高水平学科队伍为关键,重点建设学科创新平台,提升服务北京的科技创新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标志性成果和效益,地方所属“211工程”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地方区域创新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三期“211工程”建设,北京工业大学已经成为北京市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展示北京市属高校改革建设成果的示范窗口。2012年北工大“211工程”三期建设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取得显著成效,成为获得国家专项奖励的28所高校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