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3月5日电 (记者 邹瑞玥)随着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德峰的《哲学导论》开课,“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打造的跨校“大课堂”5日正式亮相。首批公布的课程共有7门,上海高校的学生可以申请选修,参加考核并获得学分。
这7门课程包括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的《哲学导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关增建的《科学技术史》、李康化的《唐诗宋词人文解读》、彭崇胜的《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交大医学院陆斌杰的《关爱生命――急救与自救技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伍维曦的《西方音乐史》、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的《上海社会与文化》。
负责上海课程共享中心课程质量的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介绍说,上海建设该平台是希望使优秀课程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通过共享平台的“大课堂”,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课程资源。
据复旦大学方面透露,《哲学导论》课程计划招生1072名,从1月至今共收到来自28所上海市高校的1219名学生的申请。由于申请人数超过了计划书,其中的147名同学只能等待候补。从选课人数看,《哲学导论》课已成为国内高校最大的通识课程。
据陆昉介绍,在整个共享平台里,关注更多的是教学模式的改革,把教师授课的模式变为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以《哲学导论》为例,为保证课程质量,将有教师面授(直播)、观看课程视频,参与讨论课等。1000人的课程,将以25人为一班分成40个班级。小班讨论是该门课的重点。
上海交大此次共有4门课程入选。上海交大教务处处长江志斌透露,五所交通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北京交大、新竹交大)正在策划推出在线学习的联合体(五校交大开放课程学习平台),该联合体将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面向华文学习者提供免费的课程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