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的要旨和深刻内涵是“为民、务实、清廉”。在高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高校各级领导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在把握群众路线基本精神和深刻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清晰和明确群众路线更为具体的内涵、更为丰富的所指;也应该就如何在高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出深刻的思考。
当下与未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国民教育体系的最高层,高校承担了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职能。高校是高端教学人才、科研人才的聚集地,是高水平、高素质的本科生、研究生——未来社会主体建设力量培育的中心带。高校特殊的社会职能与社会人员结构体系,决定了在高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为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笔者以为,在高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牢牢把握住“人才”这样一个价值核心,以尊重人才与培养人才为根本目标与路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执着探索与及时地总结走群众路线的具体方法与实施路径,以达到切实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实现高校科学发展、内涵式发展的教育目标。
党的群众路线要求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要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校的主体建设者是教学与科研人员,他们是高校最坚实、最可靠、最基础的群众力量。高校能不能办好,办得好不好,关键前提在于其人才队伍资源构成与人才队伍建设状况,以及这支人才队伍的人心向背与凝聚力。因此,在笔者看来,在高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先应该体现在对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尊重上,这是高校办学生命力的源泉所在,也是高校得以持续、健康和科学发展的血脉所系。
党的群众路线在高校的具体体现,首先在于能明确指导高校回归其价值中心,在于能在高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在确立基本管理方法论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检验一所高校党政领导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的群众路线走得好不好,就是看其对人才队伍的尊重程度,看其由尊重意识与尊重态度而导致实现的事业发展业绩与办学成效,以及所有这些观念与行动之于高校师生员工的真切感受、反应与认同的程度。高校领导者、管理者在工作中如果能做到始终心怀教师,心怀员工、尊重人才、关心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同师生群众保持血肉联系,那么一所高校的整体精神风貌,就一定会从根本上发生深刻的变化,就一定能产生长久不竭的“正能量”。
高校是高素质人才的进口处和终端出口处,是年轻学子的汇聚地。举凡社会、家庭,无不对高校的人才教育与培养,寄予很高的期望。高校接受与完成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培养使命的状况与成果,是检验其办学质量的核心指标与核心竞争力,也是保持其生命活力的源头活水。
所以,不妨这样认定,在高校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成效如何,培养人才的成效如何是主要目标与检验。本科生、研究生作为高校被培养的对象是高校的另一个主要基础和主体。在高校,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体现,就要看高校的整体建设能否做到以人才的培养为本位,以促成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目标,并且在上述本位和目标的站位上,积极净化和优化教风学风,有效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不失时机地改善办学条件,以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时代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自觉和毫不懈怠地改进教学方法,持续与着力地提升教学质量。这些工作最终都将直接决定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学校的社会声誉,影响到其是否能够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性地发展,这也是检验高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如何的主要标尺。(作者: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宣传部,副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