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高等院校党建工作
高等院校战略规划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社会服务协同创新
文化建设历史传承
资产管理后勤保障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社会服务协同创新  > 正文
西南大学打造"同心"品牌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2-12

西南大学打造统战“同心”品牌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西南大学充分发挥党外人才密集、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同心”品牌,推进“同心”实践,统一战线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做到在围绕中心上有新作为、在服务大局上有新贡献。

  “同心课堂”。着眼强化统战成员对“同心”思想的认识,依托学校社会主义学院开办“同心课堂”,开设统战方针政策、国际国内形势、服务科学发展等方面的课程,每年培训统战成员110余人次,着力增强政治共识,切实将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助推科学发展中来。

  “同心智库”。加强对党外人士议政献言的总体谋划,建好顶端层、中间层、基本层“三层楼”,打造为经济社会发展献策出智“同心”智库。2013年提交提案、议案、社情民意近550条。如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常委谢德体教授提出“推行‘股田制’解决耕地撂荒问题”、“推进城乡垃圾回收清运无害化”等多条建议引起中央有关部门重视,并接受了人民网、中新网、中国经济网等知名媒体的专访。

  “同心基地”。注重把高校社会服务功能与打造统一战线“同心”品牌相结合,既注重面的把握,又强调点的设置,更注重突出优势和重点。目前,按照学校所在地北碚及周边地区、渝东南武陵山区、重庆市外“三条线”的总体规划,结合学校在教师教育、农业教育、农业科技方面的优势,与重庆荣昌、石柱,新疆和田,贵州毕节等地建立协作关系,建立肉牛养殖、中药材种植、教师培训等20余个“同心”服务基地,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同心项目”。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创建“同心”品牌的实践指南和检验标准,大力整合校内外资源,结合统一战线“感恩行动”,以服务民生、学生成长、教育发展和智力支乡等为主题,精心培育了“民生信息直通车”、“民生援建志愿者”、“人间有爱资助计划”、“十佳英才进校园”等“同心”项目12个,提升了高校社会服务功能,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同心成果”。通过外派挂职锻炼、暑期专题学习、“火炬接力行动”等形式,储备了一支300余人的党外人才队伍。推动实施“星光闪耀计划”,利用高交会、“同心?项目对接会”等平台,协助党外人才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农工党员薛荣生领衔研究的“数字智能自适应传动传感自动控制系统”技术,获得专利140余项,实现智能摩托“重庆造”,产值达60亿元。无党派人士徐晓玉通过编制产业规划、种植技术推广、新产品研发等帮助重庆秀山县做大做强金银花产业,仅此一项就促进农民增收近5亿元。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