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高校学生素质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竞赛相关网站链接
学生创业就业指导
学生素质技能竞赛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 正文
郑南宁:立德树人 滋养学问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1-23

 [核心观点]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衍生出的两大功能,科学研究丰富了大学的学问,社会服务则是大学对社会责任的承诺。但大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同时也要着眼于人才的培养。

  大学是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滋养学问的地方。有人才和知识,大学追求的学问方能生生不息,民族文化才能得以代代相传。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衍生出的两大功能,科学研究丰富了大学的学问,社会服务则是大学对社会责任的承诺。但大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同时也要着眼于人才的培养。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事情。作为父母,最期盼的是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自立自强地走向社会。当涉世不深的孩子来到大学后,大学就要开始为家长分担教育孩子成长的责任。因此,大学的职责不仅仅是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还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身心健康地走出大学校门,承载起家庭的希望。

  现在,一些大学生依赖性很强,一旦想到未来,他们就有一种无助、身心疲惫的感觉。如果大学的教育不能帮助他们在思想上成长起来,在精神和心理上树立改变今后人生的信心,这种教育对学生个体而言是失败的。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必须深切地认识人。面对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的变化,大学应以什么样的教育来培养学生?这需要大学的领导和教师群体认真思考大学的使命和自己的责任,把目光和主要精力多投向人才培养,真正地把人才培养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回答社会和家庭对大学人才培养的价值诉求。

  教育的本质是把人培养成社会人的过程,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品德。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在精神和心理上对超越狭隘功利的美好价值的追求不是越来越强而是越来越弱;对社会的责任和理想的追求不是越来越强而是沮丧和失望;独立思考和理性思维不是越来越强而是越来越弱;人文关怀的精神与关心他人的意识不是越来越强而是越来越淡薄,那么,这种教育是没有质量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教人做人,先生不该专教书,应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只顾读书,应学为人之道。”因此,学生的人格养成和道德品行的教育是极其重要的。这也是近年来我们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自2003年以来,西安交大就如何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系统地进行了四项重大改革:实施“2+4+X”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学生创新实践的“工程坊”、推行本科生“书院制”、倡导“体育精神”的人才培养。这“四部曲”就是用实践来回答,以什么样的教育在学校特定的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它贯穿于西安交大近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全过程。

  为了加强人文教育,2005年,学校成立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遴选专家小组。目前,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涵盖五大类20门课,涉及道德与伦理、自然科学与技术、社会与法律、人文与艺术、生命与世界文明。通识教育是向大学生展现一个全新的对社会、对文明、对人类自身的认识,能够为学生带来批判性思维,带来更宽阔、更深层次的思考。

  提高教育质量,最根本的保障是课堂教学的质量,还取决于教师是不是能倾心地培养学生。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的质量,在任何时候都无法在脱离课程教学的状态下获得完美实现。(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郑南宁)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