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是新常态下指导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陕西将以学习贯彻落实《意见》为契机,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十三五”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以学校教育教学创新为主阵地,以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活动为主抓手,全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水平,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生态,切实把《意见》各项要求落细落小落实。
努力在高校教育教学创新上寻求新突破。一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制定高校优化专业结构的实施意见,建立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动态调整机制;推动高校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要求,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修订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强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深化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建立适应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要的协同育人新机制;支持高校建立创新创业实验班和创新学院。三是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开发、开设创新创业类选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
努力在强化创新创业训练上开辟新途径。一是加快构建大学生众创空间。认定100个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示范性大学生众创空间;建设10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0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0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二是积极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支持1.5万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办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是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面向大中小微企业、社会资本以及高校评估认定30个“陕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打造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学生创业者成长基地群。
努力在提升综合保障水平上注入新动力。一是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推动高校配足配齐配强创业教育专任教师;培育150名创新创业教学名师;建设6个省级示范培训基地,开展全省高校创业教育教师全员培训;举办全省高校创新创业任课教师高级研修班,总结交流开好课程的经验做法;支持高校与实务部门开展人员互聘交流。二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研究。打造创新创业新型智库,组建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三是加大经费投入。设立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完善绩效拨款机制,从2016年起,高校获取的省财政增量资金应优先用于支持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比例不少于10%。
《中国教育报》2015年10月22日第3版
教育厅长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①:科学设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
高校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孵化器”,必须主动担当新使命,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四川拥有全国第四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但高等教育不强不优的问题突出,只有将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优秀人才作为强教之基、立校之本,才能不断赶超先进、实现教育强省目标。
教育厅长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②:以创业学院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我们还就高校创业学院建设的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方案、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管理与评价、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统筹校内外资源、培育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等方面对高校提出指导性意见。在建设好创业学院这个平台的基础上,拟定“创业导师培育工程”和“浙江省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作为推进创业学院建设工作的延伸和深化。
教育厅长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③ :确保创新创业政策在高校落地生根
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我省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作为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教育厅长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④:深化改革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要成立由省领导任组长,省政府各有关部门为成员的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健全省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与监督。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改革发展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教务部门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
教育厅长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⑤: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校内外联动体系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以“大类招生”为牵引,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创业实践、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折算为学分。优先支持参与创业的大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实施弹性学制,在校生休学创业学籍最多可保留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