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先后主持参与济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JZ9340粉粒物料车、沥青洒部车等研制开发工作的公司冶金矿山处处长、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优秀毕业生唐苑寿,谈到自己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时说:“这都得益于当年在学校学习期间,利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寒暑假时间,在当时的建材学院与济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跟着老师、师傅进行生产实践、参与产品设计。”
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历来重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施人才联合培养,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强化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济南大学与济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该中心的成立,为推动校企联合进行工程实践教育创新,探索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山东省机械制造行业输送优秀人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拓展深化校企合作 分类实施形式多样
实践教育中心把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作为核心工作,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在校企联合制订工程实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校企联合组织实施工程实践教学过程和评价工程实践教学质量等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济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山东省百强企业、省内最大的通用机械设备制造企业,为高校学生的实习提供了理想的教学实践基地。公司设计生产的脱硫剂制备成套装置、矿山设备等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毕业设计的良好素材。为了充分利用好公司的资源,学院积极与公司联系,建立多方面的合作关系,使公司逐渐成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中重要的平台。
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与济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契机,不断拓展、深化多方面的合作,校企双方在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产品研发等领域得到了全面发展。校企双方长期以来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了人才的快速成长,济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多次被评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示范基地、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改革工程实践教育模式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按照职业素质训练、专业基础理论强化、工作技能训练、工作实践等阶段,围绕职业素质、基础理论、专业强化、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训练。
中心充分利用企业真实的工程环境,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授课、实训实习、参与研发等工作,学习了解新技术新装备,以企业技术问题做毕业设计选题,以工程环境和企业文化育人。中心从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全方位介入:认识实习,通过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现场讲授全面详细地了解相关基础材料、机械工艺过程;课程实习,根据课程的学习需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某一类型的产品进行系统学习;生产实习,使学生对产品开发周期的项目策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加工生产、售后维护等各阶段全面认识;毕业实习,直接面向就业,能够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积累丰富的经验。通过改革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
优化指导教师队伍 提升指导实践水平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由高校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成指导教师队伍。中心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定期开展指导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教学水平。企业技术人员可以采取短期进修、攻读工程硕士的形式到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接受新知识的培训或教育,比如新的分析、测试、加工技术。学院教师可以采取到企业进行短期实践、参与项目开发,也可以进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比如年轻教师张成梁博士已进入济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事球磨机长径比及其优化设计理论研究工作。通过采取多种措施,使学院青年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为提高学院本科生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双方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拓宽了校企双方合作的范畴,从最初的单纯人才培养,到现在拓展到校企共建技术中心、合作开发项目、合作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中心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新产品的研发、产品市场的拓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心培养的优秀人才在山东省内机械制造行业都已成为骨干、中坚。
济南大学—济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立,体现了国家需要、高校需要、企业需要的紧密结合,体现了高校人才培养、企业人才需求的紧密结合,体现了原创研究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中心作为济南大学教学系统重要的辅助,通过共同开发项目合作、技术课程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术交流等的推进,建立校企合作开放平台、实习生基地、联合博士培养等助力优秀人才培养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在培养学生系统的机械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推动我国机械行业发展和卓越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