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高校学生素质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竞赛相关网站链接
学生创业就业指导
学生素质技能竞赛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学生创业就业指导  > 正文
699万名大学毕业生求职 遇“史上最难就业季”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4-19

                    

   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要离校了,这个时候,“就业”再次成为公众热议话题。而今年,比去年整整多出19万的699万名大学毕业生数量不仅让形势更加严峻,也让“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求职季奔波的无奈感叹。

  在日前召开的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强调,党的十八大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到了所有就业群体的首位,明确要求“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鼓励青年创业”、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他同时指出,将通过落实就业政策、开辟毕业生就业新渠道、优化创业环境等举措全面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史上最难就业季你找到心仪工作了吗?

  3月28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有一场大型招聘会。刚在上海参加完一家公司面试的岳伟(化名)坐高铁赶回南京,到达仙林时,招聘会已近尾声。岳伟说,他辗转南京、上海、无锡等地参加的大型招聘会已不下十场。

  大学四年,孟佳(化名)在大大小小的媒体发表了不少文章,是学校有名的才女。可毕业于985高校的她,往往在面试后就没了消息,有的甚至连资格筛选都没过。

  大大小小的招聘会现场,碰到不少2013届的应届毕业生,对于2013年的求职状况,他们异口同声地表示:感觉今年工作特别难找!而一份来自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2013届毕业生求职难度增加。该机构从2012年12月12日开始到2013年1月11日结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8%,低于上届同期8个百分点。因此,2013年在网络上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投了50多份简历

  却没有没收到一个好的Offer

  每年的毕业季,毕业生总面临着形形色色的选择。出国、考研、公考、求职,不管是哪一条路,在2013年的毕业生这里,似乎都显得比往年要难。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吴同学告诉记者,他们有不少同学是因为今年就业形势差,转去考研,全班57人有30人考研;结果今年考研竞争尤为激烈,不仅分数线比往年高了30来分,而且1600多人里只招100来个人。“考研结果出来后,没考上的同学,又转去找工作。”吴同学说,从考研结束后,他一直忙着找工作,到目前为止也就拿到了3个Offer。“有家深圳的工厂,待遇不错,但是是去做流水线上的操作工,我觉得发展前景不大,所以还想再看看。”

  南京农业大学的岳伟,学的是水产养殖学。他告诉记者,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他们这个专业的学生,每年考研和考公务员的都不在少数。就业的同学,就业方向还算明确,就是水产饲料和药物的销售。“我对传媒行业比较感兴趣。在秋招的时候,先后跑了南京、无锡的十多场招聘会,投出的纸质简历有50多份,多数是中小企业,没有收到好的Offer。”岳伟说,目前他还在找工作的途中。

  南京大学的孟佳,综合素质很高,也有名校的光环,但在求职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牛气的企业,会有更高的要求;中小企业却担心自己庙小。目前,孟佳也在为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努力。南京师范大学的李婷(化名),在大四上学期投了几份简历,感受到求职艰辛后,选择考托福,最终去了香港读研。

                               

  负责就业的老师

  不约而同都用了“严峻”二字

  金陵晚报记者采访了南京不少高校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对于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他们都用了“严峻”二字来形容。在南大仙林校区的一次招聘会上,南京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兰亚明介绍,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形势十分严峻,总体上用人单位供给量下降约15%,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增长约5%。

  早在去年年底,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而据知名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的跟踪调查,2013届毕业生求职难度增加。该机构从2012年12月12日开始到2013年1月11日结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8%,低于上届同期8个百分点。

  来自江苏省的统计数据,2012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总数52.6万人,总量仍处于高位运行状态。截至2012年11月6日,江苏高校毕业生总就业率达到91.76%,实现就业总人数达48.27万。根据数据统计,意味着2012年尚有4万多名毕业生未能成功就业。据初步统计,江苏省2013届高校毕业生共有53.2万人,总量达到历史最高点。而据智通人才连锁南京分公司总经理唐涛介绍,今年一季度,南京市场上企业提供的岗位下降了两成多。与往年相比,今年南京企业提供的岗位薪资没多大变化,在除掉各种保险后,毕业生能拿到手的大概在2000元左右。

   

应届生找工作为什么难——

  企业用人的“快餐文化”

  唐涛表示,在行业中,有些行业是受冲击特别严重的。比如曾经很火热的光伏产业,岗位下跌量特别大,近一年来,不少光伏企业的招聘都处于停滞状态。这主要是因为光伏产业主要依赖欧美市场,国内市场比较疲软,美国以及欧盟对中国光伏产业实行了“反补贴、反倾销”之后,整个产业都进入了寒冬。同时,市面上招聘的多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应对市场灵活机动,但是抗风险能力不强。所以,在整个国际经济环境陷入低迷时,中小企业自然受影响,体现在用人上,就是岗位缩减。

  在岗位供给量缩减时,应届毕业生找工作尤其难,原因在于不少企业在用人方面被迫选择“快餐文化”。“很多中小企业不喜欢招应届生,原因在哪?”唐涛说,这些企业更愿意用高薪去招有工作经验的人才,主要原因就在于,在招入应届生后,要花时间和精力培养,等培养两三年后,刚刚用得上手时,不少人却选择了辞职,“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宁愿多花钱去挖人,而不愿意用应届生。”(通讯员吴卓 记者 曾亚莉)

  找工作冷和热

  冷通才文科生的“尴尬”

  今年,很多文科生都觉得工作不好找。“我学的是中文专业,有家单位招文秘,在面试、笔试后,录取的却是一个学计算机的。”今年大四的林同学告诉记者,这家单位表示,企业多是无纸化办公,学计算机的学生更有专业优势。作为文科生,林同学称在今年找工作的过程中,体会了文科生的“尴尬”。

  其实,林同学最想去的是媒体行业,但传统纸媒,受新媒体冲击较大,用人也在缩减,而且不少名校出身的优秀人才参与竞争,让她这个既不是985又不是211院校的文科生很难得到机会。

  热 采矿专业单位还解决女友工作

  虽然工作难找,但多数90后还是比较淡定。不过,有的特殊行业却让这些辗转招聘会的求职者“羡慕嫉妒恨”。沈同学学的是采矿专业,每年矿厂都会到他们学校抢着要人,虽然工作地点不是很好,但是待遇都没话说。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了招揽人才,这些矿厂还可以帮着解决女友的工作。沈同学得意地说,他们学校女生搞联谊,都会找他们专业的男生。“矿厂在招人,都会问有女朋友吗?有女朋友一起解决工作。”沈同学说,工作虽然苦一点,但是待遇真不错,而且不算太差的矿厂还能拿分红。

高校毕业生择业难就业形势严峻,原因何在?

 首先,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青年就业问题严峻。今年1月联合国发布报告称,2013年世界经济仍将持续低迷,预计增长率为2.4%。欧、美等大多数发达经济体面临着经济复苏缓慢、财政紧缩、主权债务风险上升、低增长高失业等诸多问题,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受到波及,呈现出口下滑、投资需求减少、失业率上升等现象。国际劳工组织发布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失业人口将突破2亿,青年失业率将高达12.6%。青年失业问题在中东、北非、欧美等地区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引发局部地区社会动荡的重要因素。国际经济及就业形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的外贸、出口、投资、就业等,势必也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影响。

  其次,国内宏观就业形势面临三重压力。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我国GDP增速由2009年的8.7%下降到2012年的7.8%,今年又下调为7.5%,GDP的下调对就业将产生重要影响。 2013年国内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已达到2500万人,高校毕业生总量比2009年增加了近100万人,宏观就业压力增大。同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部分地区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结构性失衡现象更加凸显,我国宏观就业形势面临经济放缓、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三重压力。

  第三,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统计,这些单位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从行业情况看,医疗卫生、咨询、电子商务、旅游、文化体育等行业用人需求略有增加,但钢铁、机械、采矿、能源、建筑等行业,用工需求不同程度减少。在调研的200多所高校中,约有60%的高校认为就业形势严峻,特别是很多地方高校反映用人需求下降或明显下降。部分毕业生也对就业前景感到担忧,少数毕业生甚至感到焦虑。这些情况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此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但少数地方仍存在政策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工作虽取得显著成效,但在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虽日趋完善,但服务质量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毕业生就业中还存在“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现象,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任务艰巨。

  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既要看到困难和挑战,也要看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机遇和诸多有利因素。从根本上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最大的机遇,是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两会”做出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最大的信心,来自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党的十八大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到了所有就业群体的首位,明确要求“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鼓励青年创业”,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从大环境看,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攻坚期,需要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支撑。“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新“四化”要求,将成为推动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基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成为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驱动力量。从教育内部看,高等教育已迈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不断提高,将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有力支撑。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地各高校强力推动,政策体系日趋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就业工作战线锐意进取、甘于奉献、迎难而上,这些都是我们做好今年工作的重要基础。我们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