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高校学生素质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竞赛相关网站链接
学生创业就业指导
学生素质技能竞赛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学生创业就业指导  > 正文
“注水就业率”摸不清真实就业的底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5-28

■公民发言

  陈小二

  谢强(化名)是江西某大学哲学专业的毕业生。作为学生预备党员,谢强被学院分配了一个硬性任务,就是督促、帮助同寝室的其他人尽快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三方协议书”。谢强和他的同学们早就被告知,如果在论文答辩之前还没有交上就业协议,就不允许参加第一轮论文答辩。(5月27日《中国青年报》)

  按照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只要是缴够学费、修够年限,任何一个在读的大学生都有参加答辩的权利。可现在,江西这所大学居然以“就业三方协议书”为要挟,不交此“书”就不准许学生参加答辩。没有答辩成绩,学生们既无法毕业也无法取得学位证书,这等于学生们这四年的书算是白读了。

  学校是教授知识、传递文明的地方。遵纪守法,是文明中的重要一课,可现在,许多学校却往往带头公然违法。逼迫学生签“就业三方协议书”,否则不准答辩,这种行为既违反了《高等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又有拿论文答辩、毕业证、学位证为要挟,变相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嫌疑。

  此外,这也是在公然鼓动学生造假。据媒体报道,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99万,被誉为“最难就业季”。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找工作何其难?学校不仅不体谅,相反,威胁学生找不到工作就不准答辩,这不等于在逼学生们注水造假吗?更有甚者,为了顺利参加答辩,不惜铤而走险,私刻公章盖在就业协议上,这也属于典型的违法造假行为。'

  这种统计方法,显然遮蔽了真正的就业率。统计就业率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专业设置、学校综合实力、大学生就业整体趋势,为以后的专业设置、均衡高校资源配置起到指导性意义,可遗憾的是,注水的“就业率”里,我们除了能看到全国形势一片大好之外,其他啥也看不到吧,又怎能在日后给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

  学校之所以这样做,可能也觉得很委屈,因为“就业率”是死杠杠,直接关系学校财政拨款、课题申请,没有“高就业率”,那以后高校在争取教育资源方面可能就会吃大亏,所以,这才催生了部分学校用不准学生答辩、扣留毕业证等下三滥的方式,来逼学生们“被就业”。

  改善目前这种状况,必须将学校从行政化的窠臼中解放出来,让学校回归教育的本质。那些所谓的就业率、考研率、博士点数量、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等硬性数据,很有必要取消,否则,大学之大,很容易演变为就业率之高,考研率之高……而忽略了设立大学的最初目的是教书育人,是培养具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公民。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