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高校学生素质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竞赛相关网站链接
学生创业就业指导
学生素质技能竞赛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学生创业就业指导  > 正文
就业难催生女大学生"曲线就业"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6-19

读研搞定结婚生子 就业难催生女大学生"曲线就业"

  据《新闻晨报》报道,一方面避开眼下的就业压力,选择深造读研,另一方面又在读研期间完成结婚生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下,女大学生有了增加就业竞争力的“曲线”对策。记者昨天从沪上部分高校了解到,在今年选择读研的学生中,有这么一群担心求职中会因“未婚未育”处于劣势的女大学生,志在未来三年搞定“人生大事”,以增加就业竞争力。

  毕业季,很多大四学生正忙着求职,复旦大四女生李玲(化名)却在为明年婚礼的各项事宜张罗着。李玲今年获得了本校保送就读研究生的资格,即将在9月份开始3年的硕士生学习生活,同时她已做好准备,第一年结婚,第二年生孩子。李玲告诉记者,现在好工作并不好找,经常听说女大学生因为未婚未育而遭到隐性歧视,如果女硕士毕业后再结婚生子,在求职上更为不利。“还不如趁读书这几年,先把这些事情都搞定,到时候以‘已婚已育人士’去应聘,竞争力会增加不少。”

  李玲打听到,复旦研究生培养采取学分制,“我打算在第一年多上课,多攒学分,第二年时间比较充裕了,就能生宝宝了,第三年宝宝大一些了,开始写毕业论文”。

  记者采访发现,李玲所在专业5个直研女生中有2人打算在今后三年完成“人生大事”。华东师大一大三女生也表示,如明年考研成功,读研时成家生子,完成人生的角度转换,是最好不过的事,而且进入职场后也不会因为怀孕、休产假而使职场生涯出现“断档”。

  对于女大学生因顾虑企业“隐形歧视”列出结婚生子“职前计划”,中智上海招聘服务中心总监朱诗勃表示,一般而言,企业对于应届毕业生并不会有“已婚已育”的要求。因为用人单位也知道,大学生刚刚走出校园,已婚的毕竟是极少数。进入职场后就马上生孩子的,也同样是少数,除非是一些流动性强、可替代性强的岗位,比如文秘、销售之类。一般专业性比较强的岗位,应聘者本身的素质又比较好,即使求职时明确说明自己入职后的婚育计划,企业一般也会把相关风险考虑进去,不会因此拒绝录用或有“隐形歧视”。

  朱诗勃表示,读研期间解决婚育问题是学生的个人选择,无可厚非,但也不要因此产生心理负担,觉得没有婚育就绝对没有就业竞争力,或者一定要先婚育后再进入职场,因为这样也可能会错失一些好时机。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