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高校学生素质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竞赛相关网站链接
学生创业就业指导
学生素质技能竞赛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 正文
厦门理工“第二校园计划”让学生体验别样成长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8-2

“第二校园计划”是厦门理工学院完善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改革举措,旨在充分利用国内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每年在该校二年级和三年级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中,选派若干名到国内其他高校优势学科学习半年或一年,学费互免,学分互认。

 

  “第二校园计划”作为厦门理工学院完善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新推出的改革举措,在理工校园里还是个新鲜词儿。其实,早在20124月,以校际学生互换交流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校园计划”就已经启动。20129月,该校8个院系遴选出的63名本科生分赴西南科技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常熟理工学院3所国内高校交流学习。与此同时,该校也迎来了这3所高校的48名学生,“第二校园计划”自此正式拉开帷幕。

 

  体验新生活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11级学生陈志龙就是参与“第二校园计划”的一名学生。2012年下半年,他和同学们赴常熟理工学院交换学习。这学期刚开始,他又在学校的组织下前往黑龙江工程学院学习。在他看来,交换学习如同“穿越”一般,“第二校园”已经成了自己大学生活的关键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第二校园计划’为我们开阔眼界、锻炼成长提供了宝贵机会。”从陈志龙口中,可以了解他为何两次选择“第二校园计划”。共享优质资源、感受异域文化、适应多元环境、结识师生伙伴……这些无不吸引着他。而两次交流学习也给他带来不同的体验。常熟理工学院的考勤制度、登网制度让他印象深刻,而黑龙江工程学院对课堂纪律的严格要求则使他变得更为认真严谨。

 

  “每到一个新校园,就要重新适应一个新环境,开辟一个新的社交圈子,还要养成新的生活习惯,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正如陈志龙所说,选择“交换”就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因为踏上“交换之旅”,就意味着要接受来自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全新挑战,要在协调适应的过程中完善自己。

 

  截至目前,该校共派出100人次前往西南科技大学、常熟理工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等高校交流学习,同时接收了来自上述高校的96人次学生。值得一提的是,上学期有5名交换至黑龙江工程学院的学生和3名交换至西南科技大学的学生申请延长半年交换期。经双方院系同意后,这学期可以继续留在交换院校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本学期,该校选派了37名交换生分赴黑龙江工程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交流学习。17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生、30名黑龙江工程学院学生分别在该校电气学院、光电学院、机汽学院、计算机学院、商学院、土建学院、文产学院等7个院系学习。而除了目前已签约的5所合作交流高校之外,该校正与浙江科技学院、上海电机学院、重庆科技学院等加紧洽谈合作事宜。

 

  差异带来别样成长

 

  计算机学院10级测绘专业学生赵亚鹏是交换到黑龙江工程学院的学生之一。测绘专业在这所学校有四五十年的办学历史,在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这些专业优势吸引了赵亚鹏。老师熟练的授课技能、风趣的课堂风格以及完备的实验设备,让赵亚鹏感觉不会枯燥,每节课都听得认真,作业也都高质量地按时完成。据了解,该校11级测绘专业有半数学生前往交换。在交换学校,他们的考试成绩非常出色,有的学生几乎每门课程都拿了第一。

 

  在汲取知识养分的同时,赵亚鹏和同学们也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我们要回厦门那天,哈尔滨的气温特别低,不过黑龙江工程学院的同学们一直和我们一起,在冰天雪地里拍照留念。”定格的相片,记录了两校学子在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

 

  电气学院11级自动化专业的4名交换生,在常熟理工学院被安排到同一间宿舍。交换生活让他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宿舍里召开的一次次“总结会”。他们会自省哪些地方做得不到位,哪些方面还可以改进,言行举止是否妥当……他们觉得,交换生活有助于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

 

  上学期交换至厦门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常熟理工学院学生丁瑶君,体验到了该校语言专业课堂“分组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她看来,这种方式摆脱了原来局限于“宿舍交流”的模式,增进了同学间的交流。“上课时老师会经常组织学生发表演讲,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所学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语言组织能力,对语言专业的学生大有裨益。”

 

  来自西南科技大学的蒋鑫同学现在正在厦门理工学院光电学院学习。他觉得,“从两校培养方案的对接和对比中,更能看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穿越”到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校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不同的生活方式,这对学生们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挑战。该校11级学生李妙煌坦言,初到哈尔滨时很不适应。白天的低温让身为南方人的她深深怀念厦门的温暖。不同的饮食习惯也让她和同学们经历了一段难忘的“适应期”。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对北国的喜爱,滑雪、观冰雕……这些更是李妙煌和同学们之前从未有过的体验。

 

  事实上,不同的授课方式和风俗习惯,都不能阻挡学生们“穿越”的热情。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正是差异让这些学生越发珍惜机会,学会克服与适应,在“第二校园”体验别样成长。

 

  准备新起点

 

  “老师曾经问过我,如果这种交换项目明年继续实行,你会推荐学弟学妹们参加吗?我的答案是:一定会!”让外国语学院11级学生黎雪很确定的是,到“第二校园”交换学习,必定会带来一次经历、一种感受、一段回忆和一番成长。

 

  “学校安排专项资金大规模地派学生外出访学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是让学生感受异地文化,开阔他们的眼界和胸怀。” 厦门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校长黄红武表示,无论是国内高校还是国外高校,都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交流,认为这也是他们学习的一部分,“根据规划,我校将在5年内与20所国内高校开展校际合作项目,每年选派400名学生到这些院校学习”。(李晓玲  陈超锋 沈冰莹 王继田)

 

  交换生感言

 

  人生,只有常接触新的东西,才会变得更有意义。这些意义也将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影响着你,改变着你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始终相信,看得越多,学得越多,心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宽广、更充实。——应用数学学院11级交换生柯敏

 

  经常有同学打电话问我交换生活怎样,有没有后悔?我说没有。有多少人能在大学4年身处不同的大学校园学习生活呢?我庆幸自己体验到了。“第二校园经历”对我来说弥足珍贵,是一辈子的财富。——机汽学院11级交换生杨斌

 

  在常熟理工学院,我感受比较深的是他们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比如实行打卡制度,要求学生早起锻炼;限制学生使用网络,必须过英语四级并且各个科目都不挂科才能申请使用校园网络等,这些举措较好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欲望。——计算机学院11级交换生郭靖雯

 

  参加就业大赛是厦门理工学院带给我的最好礼物。它让我学会怎样做好职业规划,而这些智慧是平时在课堂上很难体会到的。从对就业大赛的不了解到深知,再到爱上它,我要感谢老师指导,感谢姜楠学长等,是他们让我明白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常熟理工学院交换生黄捷春

 

  我是哈尔滨人,到厦门来交换学习还是我第一次离开家这么远、这么久。在厦门理工学院,我结识了不少值得深交的好朋友,自己的性格也开朗许多。在学习上,老师们热情、耐心的指导,让我更有动力。——黑龙江工程学院交换生周航

 

  我最喜欢厦门理工学院轻松、活泼的校园氛围。这里的同学都敢于发言,也很有个性,在他们的带动下,我也可以落落大方地上台演讲、表演,甚至跟老师探讨观点。我觉得自己变得更加外向、自信了,这是我来厦门理工学院学习的最大收获。——常熟理工学院交换生刘榴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