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高校学生素质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竞赛相关网站链接
学生创业就业指导
学生素质技能竞赛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高校学生素质教育  > 正文
韩启德:学子当以"中国梦"为人生靶心 追求、思考、坚守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9-28

     “求真之心重一分,则名利之心轻一分。”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24日对首都研究生们说。他认为,在我国,弘扬科学精神和培养科学文化的任务长期而艰巨。但只要恪守治学之责、为学之道,一点一滴坚持下来,科学道德和学风就能得到切实改善。

  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3年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教报告会”周二在京召开。近6千名首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新生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韩启德的讲话和郑哲敏院士、张海鹏研究员、杜祥琬院士的报告。

  韩启德希望同学们多一些追求,多一点思考,多一分坚守。把“中国梦”作为人生目标的“靶心”,围绕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推动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年近九旬的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著名力学家郑哲敏与同学们分享了60多年前自己当研究生时,钱学森先生给他留下的“影响一生的只言片语”。比如,做任何事情都要把它放在更大的背景下考虑;要做出汗的人,不要做华而不实的人;只要国家需要,就要努力完成等。郑老特别鼓励青年学子重视面对面的学术交流与碰撞。

  “做学问,一要脚踏实地,不务虚名,不慕官位;二要大处着眼,小处下手;三要在百家争鸣中提倡互相切磋、承认错误的好风气。”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强调,科学研究是创造性的劳动,科学家必须是最诚实的人。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以谈心的方式与同学们交流,激励大家恪守底线、追求卓越,保持“宁静的心态,坚实的脚步”,努力在国际竞争中胜出。

  2011年以来,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教报告会已连续举办三年,在刚刚迈入科研门槛的青年学子中间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首都报告会前后,各省区市、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陆续在全国展开。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