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高校学生素质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竞赛相关网站链接
学生创业就业指导
学生素质技能竞赛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学生创业就业指导  > 正文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10-24

     今年,在经济运行错综复杂、就业难度超过往年的情况下,仅半年时间,就业目标就完成了全年计划的80.56%,形势总体稳定,成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一个亮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是劳动力大国,解决就业问题是党和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民生问题。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就业成为宏观调控4大指标之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将就业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在“十二五”规划中,就业优先成为重要战略。

  2012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为未来就业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做好“十二五”时期就业工作的行动纲领,以及政府履行促进就业职责的重要依据。

  2012年,通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成功应对了重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挑战,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就业发展路子。

  “就业更加充分”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就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是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是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方方面面的政策,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这个压力主要集中在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等3个方面。

  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从宏观层面看,更高质量的就业包括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良好的就业能力、合理的就业结构、和谐的劳动关系。对劳动者个人来说,意味着就业不只是谋生的手段,还能够通过就业获得自身发展,在实现人生理想和个人价值的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推动实现更加稳定和更高质量的就业,一是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二是必须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三是必须依法规范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