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高校学生素质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竞赛相关网站链接
学生创业就业指导
学生素质技能竞赛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 正文
对话宁桂玲代表:国际化人才培养挑战高等教育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3-10

国际化人才培养挑战高等教育——访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宁桂玲代表

  在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国际化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记者采访了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宁桂玲代表。

  记者:怎样认识和理解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涵?

  宁桂玲代表:首先要定位国际化人才。学生在大学除要提高道德修养外,应该学到的两个本领是“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而要“创新”就应知道“什么不是新”;要“应变”就应掌握“学与用的灵活性”。一名大学毕业生如能在同行中显示出很强的创新和应变能力,并快速适应国内外的新环境,可称为“国际化人才”。

  记者:应采取何种方式培养国际化人才?

  宁桂玲代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经历了“走出去”“请进来”“联合办学”和“联合培养”等不同阶段,这是国家层面实施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哪种方式更好?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选择“走出去”(派学生出国学习)一定是最佳方案。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种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在国内办学、合办专业;学生出国攻读学位、2+2等联合培养方式以及学生海外实习等。因校而异,各有所长。

  记者: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应重点抓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宁桂玲代表:首先是高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这非常重要。还有一方面更为重要,就是高校管理队伍的国际化,重点体现在管理理念、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上。

  结合大连理工大学进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所谓的管理理念,就是学校不同层面管理者的国际化视野和水平。对于理工科高校而言,院系或专业层面的培养方案设计尤为重要,应基于具体专业领域制定更切实、更有效的学生培养方案,包括课程体系、授课方式、学生国际实训实习/合作交流、教师引进标准等。所以,培养方案的实施,更应以院系或专业为主体,围绕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让学生真正接受本专业领域名师的训练和指导,以拓宽视野、锻炼技能,应对国际市场可能出现的新环境、新变化。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