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高校学生素质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竞赛相关网站链接
学生创业就业指导
学生素质技能竞赛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高校学生素质教育  > 正文
大学生晨练之“困”:熬夜太多、自律能力差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4-9

    人们习惯把大学生形容为“朝阳”,但在大学校园中,如果不是早晨有课,能够早起迎接朝阳的学生并不多。

   大学生晚睡晚起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大学生把“12点睡,12点起”当做规律的作息时间。为了不让学生们继续赖床,许多大学举办了“有奖晨练”活动,用水果、电影票、餐券等物质奖励鼓励学生们参与锻炼,却收效甚微。

   早上7时30分左右,正在开展“三走”有奖晨练活动的中国人民大学操场上人影寥落:3名同学在跑步,2名同学在打板球,参与跳长绳的学生人数最多,有10多个。

   组织活动的学生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活动第一天有大约200人参加,然而刚过1个月,就骤减至不到30人,每天活动能坚持到底的只有10人左右。

   是什么让大学生宁愿不要奖品也不参加晨练?不少受访学生回答:“熬夜太多”。

   有研究机构曾对中国东部一所知名大学的学生睡眠状况进行调查,被调查的大学生中,约八成在晚上12时左右就寝,约六成每天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下;三成学生认为自己无法进入深度睡眠,几乎一半学生对自己的睡眠质量不满意。

   “中学的时候,每天都被迫早起,大学自由支配时间多,自然就喜欢晚起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学生小戚说,不少人已经厌倦中学的模式化管理,到了大学里自律能力差并不罕见。

   在很多大学寝室,晚起已经成为多数室友们的选择,早起甚至需要有“开风气之先”的勇气。

   “舍友都不是太早起,早起的话,就有些磨不开面子了。”小戚认为这种现象源自从众心理。

   此外,大学里的社会活动更加多元化,很多人除了每天的专业课表之外,还要履行自己的“社会技能课表”,这让越来越多人的作息时间越来越“独特”。

   小张同学曾任大学校报的副主编,他常常需要在夜里用电脑,甚至每隔一段时间还会在学生活动中心的办公室度过一晚。

   还有人单纯只是为了“我的青春我做主”。“不喜欢规定自己在什么时候必须做什么,锻炼也不一定在早晨。”大三学生小向说。

   在晨练现场,一位大学老师指出,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90后”,甚至“95后”也已经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这些新新人类热爱自由,个性十足,更愿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时间,自己掌握主动权而非被动。

   对此,21世纪教育学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现在大学生课程、课外活动和生活的安排各有不同,这使得个性化的锻炼成为更好地选择,有的学生可能晚上要做实验到凌晨1时,又怎么能要求早起呢?“与其统一安排‘有奖晨练’,大学更应该教会学生自我管理,做好生活规划。”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