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高校学生素质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竞赛相关网站链接
学生创业就业指导
学生素质技能竞赛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高校学生素质教育  > 正文
毕业歌中寻找青春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6-11

离别校园 有伤感和泪水, 有热血和希望

毕业歌中寻找青春

  毕业歌记录了青春岁月,也表达了对于未来的憧憬和向往。让我们一起回顾——那些年,我们一起唱过的毕业歌。

  每年的5、6月份,校园中骊歌轻唱,凤凰花开,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又到了。虽然离别令人伤感,但有校园的地方就有歌声。

  二十世纪初——投笔从戎保家卫国(《送别》《毕业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由李叔同作于1914年的歌曲应算是中国近现代最早的毕业歌,虽然词作者李叔同创作的初衷并非如此。

  《送别》曲调源自美国音乐家奥德威的歌曲《梦见家和母亲》。这首歌流传到日本后,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以原歌的曲调,填上日文新词,作成《旅愁》日文歌,而李叔同所作就取调于《旅愁》。

  相比《送别》,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毕业歌》则更饱含激情。《毕业歌》作于1934年,是电影《桃李劫》中的插曲,该片展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随着影片的公映,此歌立即成为热血青年投身抗日救亡的进行曲。许多青年高唱着《毕业歌》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

  新中国成立前的毕业歌大都表达了当时学生怀念家乡,渴望解放,为国捐躯的强烈愿望,这和当时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

  五六十年代——高亢嘹亮奔向建设热土(《歌唱祖国》《社员都是向阳花》)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迈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数学生唱着《歌唱祖国》奔向新中国的每一片热土。

  《歌唱祖国》由王莘作词作曲,创作于1950年9月。看着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随风飘扬,王莘内心澎湃不已,他在回津的列车上一气呵成了《歌唱祖国》。这首歌因其明快雄壮的韵律而广为传唱,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号称“第二国歌”。

  60年代,校园已经不再是学生们歌唱的主战场,在戈壁草原、田间地头、生产线上,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此时学生中流行的《社员都是向阳花》,则反映了当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的万莉老师说,那时的歌曲大多高亢嘹亮,以合唱为主,这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生产状况有很大的关系。

  七八十年代——与世界接轨向往自由(《光阴的故事》《一无所有》)

  70年代中期,校园民谣在台湾兴起。校园民谣,可以说记录了一个时代,象征着一代莘莘学子的梦想和对青春的怀念。

  步入80年代后,台湾音乐人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是无法绕过的一首毕业歌,这首歌很容易就会勾起人们对往事的怀念。“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是的,青春易逝,韶华易老,且行且珍惜。

  在大陆这边,相信任何一个80年代的大学生对崔健和他的《一无所有》都不会陌生。这首歌表现了80年代末毕业生青春的躁动,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特别是配合着崔健嘶哑的摇滚腔,更是别有一番味道,至今仍然很受学生的喜爱。

  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和世界接轨。因此,毕业歌曲也就被打上了向往自由、渴望与世界接触的时代烙印。

  九十年代——校园民谣独步天下(《同桌的你》《那些花儿》)

  90年代的毕业歌与大陆校园民谣有着密切的联系。1994年4月,广州大地音乐公司先后发行了三张以《校园民谣》为名的专辑,名字普通,制作也并不精良。但是没想到发行后,这几张专辑一炮而红。“校园民谣”迅速成为各大媒体的报道热点。

  《同桌的你》就是《校园民谣》专辑中的一首。“同桌的你”这个词的确可以勾起人们太多的回忆。由于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甚至在今年4月还上映了同名电影。

  无论是《同桌的你》,还是朴树的《那些花儿》,90年代的毕业歌可以说是校园民谣的天下。90年代后,我国开始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领域的消费越来越多,音乐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海峡两岸的交流日益频繁,台湾校园民谣给大陆音乐界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十一世纪——网络时代百花齐放(《凤凰花开的路口》)

  光阴流转,转眼迈入21世纪。《凤凰花开的路口》应该算是新千年毕业歌中的代表了。没有什么花哨的音乐制作,也没有特别的声乐技巧,只是林志炫一个人和着钢琴声唱着简单的歌词,有时你甚至会觉得它根本不是一首歌,而是一个人在轻声诉说,诉说着一个关于青春、关于成长的故事。

  “又到凤凰花朵开放的时候,想起某个好久不见老朋友,记忆跟着感觉慢慢变鲜活。染红的山坡,道别的路口,青春带走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剩一片感动在心窝……”凤凰花开的时候,即是毕业的季节、道别的时刻,歌词完美地诠释了共度几年青春时光的朋友在分别时的不舍和留恋。

  2000年以后的毕业歌种类繁多,花样百出,质量也参差不齐。而像《凤凰花开的路口》这样返璞归真的毕业歌曲反倒显得独立出众了。在传播方式上,互联网发挥了巨大作用,很多毕业歌曲都是首发于网络,然后以星火燎原之势流行于广大毕业生中。

  万莉说:“毕业歌曲应该保持创作者的本真,而聆听者最好也放松身心去体会。只有表达了真正的校园情感,记录了青春岁月的毕业歌曲才是最有意义最真挚的。”(王珏 赵玲)

  【析】

  从旧中国到新中国,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新世纪,许多毕业歌曲都传唱不衰。

  毕业歌曲的演变跟时代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毕业歌曲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多种多样的校园毕业歌曲正是象征国家繁荣富强的文化果实。

  又到一年毕业季,纵然有遗憾,有伤感,有泪水,但是毕业生们依旧会唱着毕业歌,带着年轻的心继续上路,“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伤”。有校园的地方就有歌声,有青春的地方就有希望!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