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的重要回信精神,将军事训练与“钢铁思政”相结合,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组训格局、坚持按纲施训、强化数字赋能,努力把校内军训打造成为“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培养学生成长为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
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学生军训意识。坚持文化育人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军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习近平强军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宣传教育,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等系列讲座,组织全体参训师生分批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红色基地参观学习,不断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融合育人理念,将新生思想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个人成长与集体发展相结合、基础训练与应急实践相结合、育人元素与军训文化要素相结合,探索形成“五四三二”的军训模式。即,通过军训培养学生的团队、纪律、时间、学习、责任“五种意识”,增强抗压、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勇于担当和综合“五种能力”,讲好精益求精、吃苦耐劳、润物无声、风清气正“四个内涵”,挖掘新大纲、新时代、新精神“三大关键”,践行不怕苦、不服输“两个意义”。
完善组训格局,形成军训工作合力。着力构建“学校军事课建设领导小组管总、学生军训专家指导委员会管训、学校武装部管建”的组训格局。学生军事课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资源,加强育人设计,将军事教育与思想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心怀国家的高素质人才。学生军训专家指导委员会协助设计和指导相关课目的教学、实操和训练,带领承训人员做好训练工作。学校武装部持续强化对政策精神的掌握,吸收专家委员会意见建议,优化队伍建设、训练内容、训练器材等关键环节,建立学生军训长效育人机制。持续建好“专家委员会-承训人员-校内教师-社会力量”金字塔结构的训练队伍,混合编组校内外承训力量,形成校园军训工作的多方合力,共同保障训练过程既有军味又不脱离校园实际。
坚持按纲施训,科学安排军训内容。按照学生军训大纲,对标全国军事课教学展示课目和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内容要求,结合新生军训教学的特点,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在课程设计上,围绕队列训练、防卫技能训练、应急技能训练、国防教育训练4个专题安排相应教学内容。在教学规模上,按照课堂教学最大授课单元进行划分,进一步细化教学大纲中知识点及学时数。在课程内容上,将技能基础理论学习与国防教育实践相结合,将国防体育项目与学生军训考核相结合,将实体课堂与在线资源相结合,实现军训时间从集中到分散、军训单位从全体到教学班级的高效安排。在军训安排上,针对校园可用场地少、场地紧靠家属区等不利因素,将军训全周期划分为军事技能训练理论学习、军事技能个人练习、军事技能训练集中实操三个阶段,充分利用资源分阶段、分步骤组织训练,提高军训的管理水平。在训练效果上,与教育部全国军事课教学展示形成联动,创新校园国防体育比赛方案,开设如体育场军事越野、篮球场应用射击、战场医疗救护等项目,引入沙盘演兵、兵棋推演等战争谋略性体验赛,提高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构建“训-练-赛”的完整流程,不断提升训练效果。
强化数字赋能,有效破解军训难题。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军训中的广泛应用,建立“线上学-平台练-集体训-阶段赛”的训练模式,根据不同阶段定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组织方式等,并将“小组学习-连队体验-比赛支撑”柔性组合,不断丰富军训形式,提升训练内容的实用性。开发学生军事训练在线课程,建设虚拟仿真训练平台,线上学生军事越野虚拟仿真系统能够解决识图用图、无线电磁频谱管控等技能练习问题,线下学生投弹射击仿真系统能够解决场地不足、器材紧缺、使用安全的问题,辅助学生充分了解射击、投弹等知识,实现军事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助力学生学习与训练。开展全时段军训,将整个校园化为军训场地,学生可以通过APP操作,随时在校园内相关区域进行训练,解除客观制约因素。设置宿舍最小训练单元,灵活调度军训班、排、营,有效避免训练效果参差不齐的问题,切实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推进学生军训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