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办学理念文化
质量发展特色
重大改革举措
优秀师生校友
网员单位名录
网员动态要闻
申请加入网员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办学理念文化  > 正文
“厦大时光”读书的日子
来源:广西日报(2013-03-29 ) 作者:贺祖斌 时间:2013-4-3

 

【教育随笔】

 

有些人为思想而读书——罕见;

有些人为写作而读书——常见;

                    有些人为搜集谈资而读书,这些人占读书人的大多数。

                                                     ——C.C.科尔顿

 

    读书人,读书是他的本性,爱书是他的天性。

    读书人,不是天生就与书店结缘,而是读书、找书、买书,没办法不与书店相约。读了几十年书,买了几千本书,走过近百家书店,这辈子算是与书店结了缘。读书的路还在走,灯火阑珊处的那一家书店总让我魂牵梦萦、难以释怀。

突然喜欢一家书店就像初恋般的感觉,没有任何理由。到厦大的第一天,饭后散步,路过书店一头扎进去,直到书店打烊才被出来。从此,爱上她,再没有头!

    “厦大时光书店是给读书人开的书店。她位于厦门大学融合东西方建筑文化和闽南特色的群贤楼中,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这是多文化冲突的结果。书店的旁边,有陈嘉庚纪念馆、校史纪念馆、鲁迅纪念馆,因此,厦大时光书店开在这里,已经不仅仅是书店,她代表着一种文化,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一种读书人的情结。在书店,陈列了很多关于厦大的书和纪念品,一个有着厦大精神创意物品的陈列空间,一个厦大文化传承的载体,还是一个厦大情结的宣泄地。走进书店,你会发现全白色的室内设计,让书店充满了冷静、理性的质感,也许这正是读书和读书人所需要的氛围。

    书店里,弥漫着满屋的咖啡香味,原来书店的深处就是厦大时光咖啡屋,是满足书虫们专门开设的。一花一世界,一书一咖啡,在优雅的背景音乐中,一本能和摩卡咖啡的苦涩匹配的经典作品,那样的感觉才出神入化、自我陶醉。人到中年后,慢慢地觉悟到,经历、阅历,决定了自己的认知;文化、修养,决定了自己的品味。外在的光鲜,往往不会永久,内心的充实,才会厚重丰满。

爱书人总有爱书的表达方式。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终其一生与书籍为伴,他对书籍的崇敬热爱之情,常与梦想中的书联系在一起。在《通天塔图书馆》里,他写到在书中人们都觉得自己是一座完整无缺的秘密宝库的主人,任何个人或世界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有说服力的答案。”“人类行将灭绝,而图书馆却会存在下去:青灯孤照,无限无动,藏有珍本,默默无闻,无用而不败坏。他将书看得神圣至上,对书店和图书馆看着是藏宝库,人类的精神领地:肉体终将消失,而心灵的产物——书却会永存。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厦大时光书店的设计风格,不是为卖书人设计的,是为读书人设计的,为每一个爱书人提供不同既往的触觉体验,抗拒着网络时代对传统阅读的挑战,保持其独特的空间立体感、书香的味道、时间连续性等,回归本身应有的功能和价值。

    一次,到打烊的时候,店员走到我身边,悄悄地耳语:先生,时间到了,明天再来吧。我突然回过神来,哦,在书店?而不是在书中神游的世界里。环顾四周,整个书店就剩下自己和店员,这一瞬间,空间里的书全部属于自己!匆匆整理所带的笔记,歉意地向店员点点头,忽然有一种快乐的落荒而逃的感觉,这感觉有多好啊!

     从那次以后,我就改变一种方式:不在这家书店买书,到书店来读书。要的就是那种读书的感觉和人文的环境。如果没有其他安排,我晚饭后就到书店,要一杯咖啡,坐在一角,一本书一杯咖啡,在这里感知时光的流淌、世界的神游!

      “厦大时光,我将岳南的《南渡北归》三部作品中的后两部读完。去年夏天,我领队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考察团到台湾的台湾大学、政治大学等五所著名大学访问时,其中台湾清华大学教务长专门向我介绍岳南是清华的驻校作家,在台湾有相当的影响。我后来就比较关注他的作品,去年我读完他的第一部《南渡》,在这里我静心读完后两部《北归》、《伤别离》。读书的过程,就是在与民国时期的大师们对话的过程,蔡元培、梅贻琦、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钱钟书等,这些二十世纪大师级人物,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思想的高度、人文的影响,也了解到过去很多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这些故事,让我读来不时豁然开朗、感慨万分,不时扼腕浩叹、不胜唏嘘。那时,一大批民族脊梁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之后再回归中原,最后因政治局势对立而又各自分隔两岸,这是百年中国知识分子的流亡血泪史。他们后来的政治选择和人生际遇,让我再次感慨历史的无情和现实的无奈,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管是不是胡适说的,但多年来也着实让我们看到的是打扮过的外表,无法了解历史角落的真相。在大师的足迹中,也多少让我感慨当今为什么出不大师、培养不出创新人才?我也试图在这里寻找其历史的座标和文化的启迪。

    读完《南渡北归》,看到书架梁漱溟先生的《中国文化的命运》,让我想起来厦大前一周回桂林老家休假期间,曾到桂林老乡梁漱溟陵墓前拜谒。这本书由他的长子梁培宽整理的梁漱溟文稿,其中三分之二是未曾公开出版的遗稿,十分珍贵,自然要在厦大时光里分享先生的思想。梁漱溟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是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是现代新儒学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在本书中,先生从中西比较的视角,讨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对中国民族性格的影响,同时比较中西文化异同,对中国和中国文化诸多问题的思考,其前瞻性和学术高度今人无人企及。当下,中国文化界梁漱溟风骨不在,思想深度和学术水平不在。进而反问,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从这些思想大家中再吸取养分,重塑中华文化之辉煌?关于教育,先生也有许多独到之论,想起在以前读过的《 教育的出路与社会的出路》,他说:何谓教育的出路?凡一种教育有成效见于社会,因而社会要求发展此教育,教育有其发展之前途者便是。反之,教育没有成效可见,却为社会制造出许多问题来,招致社会的诅咒,要求其改造,那样教育便是无出路的。试想一下,70多年前这些精辟之论,不正是针对我们当今的教育而言的吗?

    每当我给研究生上课谈到个性化教育的时候,我常常会讲到罗家伦,他是一个奇才,1917年考北京大学,当胡适批阅罗家伦作文试卷时得满分,但数学得0分,最后蔡元培校长拍板破例录取;1919年,参与组织五四运动,并在526日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沿用至今;19288月,时年31岁的罗家伦首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1931年,33岁的罗家伦接掌中央大学。读他的《中国人的品格》,宛如看到一个激情四射的青年领袖,洋溢着感情激昂、清新明快的气息。在他给青年的演讲中说强者的哲学,第一是接受生命,接受现实;第二是不倚赖;第三是接受痛苦,而且欢欢乐乐地接受痛苦;第四是勇敢地在危险中过生活;第五是威严的生,正义的怒;第六是殉道的精神。强者能为理想而牺牲,为正义而牺牲,把自己的生命当做历史。只有这样的人愈多,历史才更丰富,更有意义。在谈到如何看待社会时说在这紊乱的世界,我们不能老是彷徨,长此犹豫,总持着怀疑的心理,享乐的态度;这必定会使生命空虚,由否定生命而至于毁灭生命我们虽然遇着过人之中有坏的,但是不能对于人类无信心;虽然目击强暴,不能对于公理无信心;虽然知道有恶,不能对于善无信心;虽然看见有丑,不能对于美无信心;虽然认识有假,不能对于真无信心。纯洁的信仰,高尚的理想,充分的热忱,是我们改造世界建设笃实光辉的生命的无穷力量!我想许多闪光点即使在今天也不失其社会价值,也许在我们的大学教育里缺失的正是这种精神和思想。读他的书,常常让我心情澎湃、斗志昂扬!

    读干春松的《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进一步了解了制度化儒家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如何逐步失去了对于中国社会的控制力;读陈平原的《大学为何》,给人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会让人思考现代大学的精神追求,思索中国大学可能的发展方向,等等。

    多年来,繁忙的工作任务,无形的学术压力,无谓的社交应酬,让自己一直马不停蹄地向前走着,缺乏一个人冷静思考的空间,自己常常有心灵荒芜、思想枯竭的危机感。命运有时常常给自己思考的机会,来到厦大,找到厦大时光,就是这种机会。她让自己在另外一种生存环境中思索,让思想荡漾在书海里,感受人文的关怀和思想的洗礼,吸纳前人先哲的智慧,丰富自己的思想,冷静地思考下一步方向。虽然谈不上凤凰涅槃,至少在精神境界和人生领悟方面,在思考中达到升华;在义无反顾、不断追寻中提升了自我精神品质。

    “厦大时光给了我读书和思考的空间和机缘,心里很是感激。到时,我会将在书店里我读过的书一次打包,纳入我自然坊的书架,珍藏着这美好的时光!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