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动漫人才是这样炼成的——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特色办学纪实
“今年我们动画学院本科毕业生已有95%与用人单位签约,有15%的学生还没毕业就提前签约了。”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日前对记者说。学院每年都有15%到20%的毕业生不愿去打工而选择自主创业。这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已经做过不少动画短片,积累了一定实战经验并有相对稳定的创作团队。
作为国内最早开办动画学院的艺术院校,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曾经培养了许多优秀动画人才,如动画短片《三个和尚》导演阿达、《黑猫警长》导演戴铁郎、《哪吒闹海》导演严定宪等。目前,北京电影学院是世界上唯一能拍摄动画商业电影的院校,也是国内动画学科设置最齐全、学历层次最完善的院校。“要说最有特色的应该是我们的实践教学,如工作室制、联合作业等,这些保证了我们培养的学生与市场无缝对接,实现了很高的就业率。”孙立军说。
联合作业让学生在实战中学习
6月下旬的一天,已经是晚上7点多钟,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教室里,许多学生仍在紧张忙碌着。“我们的联合作业马上要收尾,这两天在赶进度,前天熬了一宿。”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大三学生予笑说。记者看到她的办公桌隔断上贴着密密麻麻的动画短片进度表,予笑所在的联合作业组共有8位同学,她负责制片工作,要为全组同学安排每天的工作进度,此外她还具体负责人物设定、原画等工作。
记者注意到这间教室很特别,整个教室被分隔成20多个小隔间,走进每个小隔间,都能看到学生在忙着手中的活。每个隔间中电脑、办公桌等办公用品一应俱全。“这是为大三学生提供的工作室,每年9月新学期开始,学生就会进驻工作室开始为期一年的联合作业。”孙立军说,“学生很喜欢在这里工作,晚上10点钟经常能看到学生在这里加班。”
联合作业是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的一大办学特色。学生从大三开始组成联合作业组,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制作动画短片。联合作业组由学生自愿组合,导演、制片、编剧、分镜、原画、动画、后期合成等各个工种齐全,学生们真刀真枪投入动画电影实战演练。学院为他们开辟了专门的工作室,工作室按照公司形式被分隔成一个个小隔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空间,有问题大家可以随时交流。
在游戏实验室,2009级研究生郑子龙和同学在进行“第三代电影”研发实验。“这里的实验室设备是世界一流的,我们研发的4部第三代电影都是在这里完成的。”目前,动画学院拥有定格动画实验室、无纸动画实验室、微软联合实验室、漫画实验室、游戏实验室等5个实验室,为学生制作各种动画电影提供了技术支持。“5个实验室全部向我们敞开,随时可以来做实验。”郑子龙说。
三大赛事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
“作为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的学生,我感到很幸运。这里有最优秀的老师、最好的场所,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学习和展示的机会。”2010届毕业生黄建乐说。他与同学一起创作的联合作业《树上的鸡》除了摘得第九届动画学院奖最佳导演奖外,还荣获了2011年第十届东京动画大奖赛学生组最受关注奖,这也是此奖项第一次授予中国学生。
被业界誉为“动画奥斯卡”的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如今已成功举办了11届,吸引了国内300多所艺术院校、上万名学生及国内外专家同行的热情参与。“最初设立学院奖,我们主要是为给自己的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在走向社会之前有一个展示的舞台。”孙立军回忆说,2001年第一届学院奖参赛作品只有27部,评出的奖项也只有3个。“而这3个奖项对学生的影响却很长久,整整3个月的时间学生都处于兴奋中,他们的创作热情被大大激发出来。”
除了动画学院奖,学院还举办了各种活动及赛事。每年6月的漫画节、10月的游戏节也同样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内院校学生参与,三大赛事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水准最高的专业赛事,为学生搭建了创作和展示的舞台。一批批内容、形式和技术俱佳,创作风格多样的学生作品脱颖而出。《怕怕不怕》《诺言》《亡命鸡礼花》《塘韵》等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纷纷摘得学院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短片奖、最佳创意奖等10多个奖项,许多作品入围国内外重要动画大奖。与此同时,《念力飞艇》《明天》等一批漫画作品也与动画作品一样相继入围国内外动画、短片电影节和漫画节,并摘得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