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大学生领导力研究与训练中心(简称“研究训练中心”)引入卓越工程教育的理念,以工程实训的方法,在专门新建、改造的“沟通与表达能力”、“礼仪与艺术文化修养”、“自我展示能力”、“学术表现力”、“积极心态”、“求职能力”和“决策创新能力”等7个专业实验室里,通过互动式的实践训练,开发学生的决策力、影响力、沟通力、协调力、抗挫力、应变力和创新力等要素能力,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一、能力培养由“知识灌输”变为“能力开发”
一是创设拟真的情境。所有实训项目都以实验室为依托,以实际演练操作为主,辅以部分理论指导。学员通过仿真的企业现场和工作流程,可以亲身感受职场情景,提高就业技巧。二是提升培训的科学性。实验室通过安装实时监控和即时回放设备,将学员在面试模拟、情景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中的语态语速、肢体形态等方面的动作回放成为可能,便于学员观察调整,也利于培训师评价总结。在后期,这些实验室更是可以直接成为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的基地。
学校通过在全校范围内整合资源,原有分散在各实训中心的技能教育、学生会社团教育、思政课课堂教育、辅导员日常教育,都被赋予了领导力建设的意义,单纯的思想教育、行为训练变成了综合性的能力开发。而学校的最终目标,就是以育人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着眼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培养,构建“大思政”的全员育人格局。
二、“两支队伍”的互补,“两个课堂”的结合
为顺利推进各项工作,研究训练中心以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为主、选拔了76名优秀教师担任培训师。利用中心这个平台,他们共同组成8个项目组,联合进行项目的设计开发。小组成员既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共同研究理论架构,共同设计培训模块,共同编制实施方案,又通过分解任务、定期交流、试训调整,完成了8个项目的培训手册。这些手册简便实用,操作性强,保证了项目培训设计的科学性和运作的规范化。
通过这样协同研究设计、协作推进实施,一是解决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组织中推进实践教学渠道有限、形式单一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二是解决学生辅导员在活动组织中缺乏理论支撑和系统规划、难以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的问题;三是从根本上实现师资队伍的成长。辅导员增强了自身的职业认同度,思政课教师将领导力培训项目的理念和方法引入思政课理论教学,有效提升了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思政教育的实践场所、卓越人才的培养基地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将大学生领导力培训分为培养学生一般领导能力、工程型领导能力、卓越人才领导力三个阶段,目前处于第一阶段。为了分阶段、分层次提升大学生领导力培训,提升学校卓越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将在增加资金投入、提升软硬件建设水平的基础上,一是继续做实网络化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自由选课,实现即时报名即时培训。二是继续扩展培训师队伍。优化培训师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和指导水平,从校内外聘请更多专家学者指导培训工作。三是将各个项目的子模块与学生学分挂钩。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辅导员实践育人与领导力项目培训的有机衔接。四是继续进行项目开发。以培养具有领导力的“工程型”卓越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具有上海理工大学特色的领导力培训课程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