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办学理念文化
质量发展特色
重大改革举措
优秀师生校友
网员单位名录
网员动态要闻
申请加入网员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质量发展特色  > 正文
厦门理工学院:“以小见大”培养创新型人才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10-22

   近日,厦门理工学院新生的心情就像秋高气爽的天气一样。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上传出的好消息让他们兴奋不已:由蔡勇、谢少伟、连董同学组成的“飓风队”斩获光电组全国一等奖,由林垭坡、张炜、林成业同学组成的“倔强年华队”捧获电磁组全国二等奖。

  优异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厦门理工学院长期致力于构建以就业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的实践性、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通过一系列的扶持措施,达到“小投入大产出”的人才培养效果。这也让厦门理工学院的就业率每年都保持在95%以上。

  小投资大效益

  “只要你有想法,就不用担心没有舞台。”厦门理工学院的创新创业园向学生抛出了“橄榄枝”。一旦在学生创业比赛中获胜,学生就等于拿到了“入场券”。学生不仅能拿到3000元至20000元不等的创业启动金,还可以享受包括创业园区提供的办公场地、通信、网络等商务服务资源以及“免租金、免税收”等待遇。

  没资金,没关系;没经验,没关系。学校为这些创业团队聘请真正的老板,作为公司的“创业与职业发展导师”。目前,厦门理工学院创新创业园区已拥有70多名企业家导师与30多位校内专家,已有3万多人次接受了创业与职业发展启蒙教育。100多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团队进驻实践,10多家创业项目团队正式注册公司。

  小工作室大作为

  学生王永林和许一越读大四时,虽然都已找到工作,但仍在工作室带着新来的同学做食品成型加工设备的研发。

  工作室的全称是“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工作室”。该工作室完全对学生开放,不以成绩为门槛,有兴趣、肯做事就能留下来。

  在工作室里,学生需要经历这三个过程才能成长起来——赶出去、带回来、关起来。“赶出去”是为了让他们实地了解企业,并从中发现问题,将课题“带回来”,最终“关在实验室”里解决问题。

 2011年5月,教师带着30个学生来到厦门翔安一家石材厂,让他们拼了一个上午的马赛克,最后有学生忍不住了:“人工操作这么麻烦,我来帮你们开发一个自动化设备吧。”就这样,课题在学生们的主动要求下被提了出来,并带回实验室去找解决的“出路”。

  小肯定大收获

  最近,让学校学生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是一名叫侯鹏的学生开了一所“创新专利班”。

  2012年,侯鹏有了一个想法,即虚拟注册名为“萃智”的科技咨询公司,为大学生和企业员工提供技术创新方法培训。侯鹏提出这个想法时,很多人都惊讶,但老师依然给予他肯定。

  被学校“扶上马”后,侯鹏迅速创建了一支团队,搞得有模有样。随后,侯鹏向学校表达了让自己团队为同学们开课的想法。学校就将他们的项目从训练型项目提升到实践型项目。

  去年5月份,“创新专利班”正式开班。经过五个月的学习,“创新专利班”第一期课程正式结业,团队成员们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迅速得到提升。结课时,学员们共得出了120项创新成果和5项正在审批的实用新型专利。

  随着“创新专利班”二期在今年顺利开展,“萃智科技咨询公司”成功注册并正式更名为“厦门慧尔企业管理(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光明日报记者 马跃华)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