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提出,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决策,应经过专家评估及技术、政策、法律咨询。进一步健全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工作机制,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和群众组织作用。
据此,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必须正确认识该制度的内涵。除了要处理好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的关系外,学者一般认为,还要正确处理行政权力与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学生参与等关系。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张和内部事务的增多,为了将教授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各国高校逐渐形成了专门的行政管理队伍,行政权力介入了高校治理,以教授治学为形式的学术权力依然在高校内部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授治学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育人,发挥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二是研究学问,在学术领域内对学术问题进行钻研;三是参与学校决策,在教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等学术事务方面,行使其拥有的学术权力。教授治学是构建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分立制衡的内部治理机制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主管理强调用制度形式保证教职工享有参与学校治理的权力,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教职工参与学校决策;二是教职工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三是教职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三方面相依相存。
民主管理有多种形式。其中,教代会制度是重要渠道,其职责是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治理的权利,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参与决策事关教职工利益的大事。目前,高校虽然已普遍建立了教代会制度,但仍需在职权范围、组织制度、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充实。
学生参与是指学生以高校主体身份,通过合理合法的多种方式,充分地参与学校重要事务的管理,从而促进学校治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不断提高治理效能。学生参与学校治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参与学校决策;二是学生参与管理;三是学生参与学校事务。对此,我国高校首先要转变治理理念,为学生参与学校治理提供认识保障;其次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为学生参与学校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再次要深化内部治理制度改革,探索创新学生参与学校治理的机制,为学生参与学校治理提供组织与制度保障。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刘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