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教学除基础学理课程外,亦重视学生实作能力培养,强调实务研究及产学合作。”台北科技大学校长姚立德表示,该校注重师生的实训,通过制定“技术扎根教学”实施办法、要求“基础实验课程”教师需具备3年以上与业界合作经验、安排学生校外实务实习、师生和业界专家共组团队研究等方式培养“务实致用人才”。此外,该校还设立工学博士学位,学生毕业前不需要发表SCI期刊论文,只要求研发成果能实际解决产业关键问题。
台北科技大学还尝试与实训中心合作办班,采用全新模式教学:学生大一时需要在实训中心实训1800小时,大二、大三、大四则由学校介绍到相关产业工作,晚上回来上课。大四时,还要回到实训中心再接受800个小时的训练。姚立德告诉记者,这个班级在台湾很吃香,一些考上普通高校的学生都想来上这个班。
台湾“大学校院招收大陆地区学生联合招生委员会”顾问李彦仪认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并不是简单培养技能,还要注重他们的研发,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台湾龙华科技大学校长葛自祥表示,应用技术型大学要找好自己的定位,“科研要做,但要做短期内有成效的科研。其他的让那些普通高校去做更适合”。为此,他对学校教师提出要求,“做科研必须在5年内看到成效”。
两岸职业教育合作前景广阔
近年来,海峡两岸教育合作日益加强。自2009年闽台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启动以来,至2013年底参与该项目的福建高校有32所,台湾高校53所,本专科专业70个,台资企业185家,来闽任教的台湾教师270位,来闽任职的台湾教师35位,办学规模26000余人。
在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黄斌看来,除了上述选派交流模式外,闽台应用技术型高校融合纵向深化发展模式还包括引进吸收、贯通衔接、全队对接模式,等等。“借鉴台湾应用技术型高校经验,可以有效助推福建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化育人、内涵式发展”。
在引进吸收方面,该校去年与台湾育达科技大学合办“育达专班”,开设市场开发与营销、物流管理等专业,全套引进台湾课程体系、原版教材,由育达教授团队实施课程教学、博雅教育、社团辅导、实习就业指导、学生服务,等等。
泉州师范学院是较早尝试闽台联合办学的高校。2011年,该校与台湾辅仁大学、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的首批6个专业开始招生。2012年,该校与泉州中泉集团公司、台湾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台北海洋技术学院合作,实施“校校企”及闽台合作办学模式,培养航运专业人才。
“两岸应用型高校加强合作有利年轻一代的成长和两岸互信交融”。泉州师范学院副院长林华东建议,下一步两岸应用型高校可以通过合作设立新专业、联合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多形式引进台湾师资、大陆选送师资到台学习等方式加强合作。
他说,按照台湾教育部门计划,到2016年台湾大学数量将从现在的162所减至100所左右,届时估计将有1.4万名教师失业。“正好可以引进到大陆,开设与地方产业联合密切的实务专题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