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协同创新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基层学术组织功能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工作研究  > 正文
莫让新设专业砸了高教牌子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 时间:2015-7-13

          7月上旬,大学考试季,一个本属于收获的季节,但对北京一所211高校的学生杨柯来说,她所收获的却是一个大问号——大学究竟能教给我们什么?她所学的新闻专业在本校是弱势学科,老师讲课照本宣科、内容乏味,公共关系课还用的是上世纪80年代教材。(7月13日 中国青年报)

  这样的疑惑和失望,并不是一个新问题。随着大学教育的“饼”越摊越大,大学教育质量下滑问题日益突出。尽管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现实是,部分大学的本科教育质量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改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新设专业每年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高校涌现,而校方给出的理由总是头头是道:为了消化扩招的学生,保障原本的教育质量;为了推动教育改革,促进学校和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但对第一批学生而言,他们可能遇到专业课老师经验不足,就业时无企业过来招聘,他们难道就活该耗费四年光阴成为试验品吗?

  诚然,在扩招的大趋势下,大学的迅速膨胀显得有些迫不得已,但高校的硬件设施搭建好了,师资、专业课程等内在的软功夫也要练好跟上。同时,每年高校热衷于争抢生源,但是否尽到了认真培养的义务呢?否则,盲目的招生,跟风的新设专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也反过来是在砸高等教育的牌子。

  专业是高校安身立命的根本,一所高校如果有一个名牌专业也就是自己的金子招牌。但是,专业设置到底应该遵循哪些规律更是高校应该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像国外一样,可以由教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从各个角度论证是否合适:比如怎么开,开什么样的课程,课程由哪些老师来上,如何才能形成大学自己的特色,是否符合高校的定位,保证质量和特色呢?说到底,还是目前高校办学存在行政化和功利化,这使得决策不仅不够科学,更糟糕的是,更多从眼下利益出发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对于高校,只有通过严格的审批流程,才能让专业尽可能靠近理性的位置,对于学生来说才是一种权利维护。否则,仓促上马的专业岂能保障学生的利益?在毕业季时,曾听闻学生戏言,也许十年聚会,说不定我们这专业早就不存在了?因为仅单从就业这一指标上看,每年教育部公布的本科红牌专业就不少。

  当然,对那些已经步入新设专业的学生来说,更多也需要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与其抱怨碰上了“差专业”,不如下功夫多开阔视野、充实自己,切勿因小失大,毕竟一个专业对个人成才的作用没必要夸大。(向定杰)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