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授予单位内部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实践证明:充分认识和理解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在缘起依据、内容架构、构建方式等方面的逻辑性,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工作非常必要,有益于提高体系建设效率和保证体系运行的可靠程度。
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缘起依据的逻辑性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保证研究生教育目标实现和质量达标的重要手段,一般分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指研究生培养单位制定的人才质量保障机制和办法,它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基础和核心。我国现阶段构建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有其深刻的逻辑内因和逻辑外因。
1.构建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逻辑内因
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是现阶段加快构建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逻辑内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已有471万余人,较1978年增长了440多倍。三十多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得到不断恢复与发展,从研究生教育规模较小的国家逐渐走向研究生教育大国,并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研究生教育从以规模扩大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逐渐向以质量提高为特征的内涵式发展过渡,质量保障方式从由政府主导逐渐转向由高校主导等。这些发展变化客观上需要学位授予单位建立权责更为清晰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和监督办法。同时,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研究生培养单位之间在教育规模、教育类型和发展程度上呈现出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客观上要求人才培养单位内涵式发展、突出办学特色,构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内部教育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
2.构建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逻辑外因
增强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是现阶段建设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逻辑外因。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是高层次拔尖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来源和科学研究能力的主要标志,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美国研究生院委员会2007年发布《研究生教育:美国竞争力与创新力的支柱》(Graduate Education: The Backbone of American Competitiveness and Innovation)指出,“研究生教育不仅是未来科学与工程领袖的源泉,而且是国家强盛和繁荣不可缺少的基石,研究生教育是美国竞争力和创新的支柱。”可见,在新的国际格局中,科技和创新能力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研究生教育的竞争上,研究生教育将承担起“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从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经验看,高校内部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始终是研究生教育质量最直接和关键的部分,对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至关重要。
可见,以上内因和外因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它使学位授予单位构建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成为必要和可能,并进一步确定了体系在内容和架构上的逻辑特征。
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在时间要素上的逻辑性
从时间要素考察,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内容逻辑性明显,主要表现为体系内容的延展性。内容的延展性包括“延”性和“展”性两个方面,分别反映了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在内容上的可拉伸和可扩展程度。
1.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延”性
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内容具有“延”性,是对国家层面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内容的延长,它使现在和过去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国家整体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一部分,这一体系不但体现了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方向,而且表达了国家教育部门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的意志与立场,从宏观上反映出国家层面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划,从微观上体现学位授予单位内部在一定阶段内高层次人才培养任务。“延”性体现了高校内部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始终服务于社会,也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不断发展变化;“延”性也同时说明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不是瞬息万变的,它从形式到内容反映了一校的办学传统和风格,始终具备自己的“魂魄”。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延”性,不但保证了高校内部各项研究生教育管理办法能够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等相关部门的制度和机制对接,而且其内容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能够体现学校长期的办学方向和特定发展阶段下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
2.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展”性
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内容还具有“展”性。它反映了质量保障体系的开放性,说明了有关研究生教育的一系列制度和办法不是封闭的,而是能够根据现实情况加以拓展。“展”性还表达出质量保障体系“全程性”“全员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全程性”勾画出教育的阶段和过程,涉及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从入口到出口的各个环节;“全员性”说明了参与对象的广泛性,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但是广大研究生、研究生导师和校院两级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的工作,而且需要学校其他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全面性”反映了质量保障体系内容的覆盖度,内部质量保障不仅涉及研究生学术道德、知识水平、课程学习、科研实践、论文写作、学位申请等研究生培养过程,对人才培养单位而言,还涉及与研究生教育密切相关的人事、科研、财务等方面的制度和校园文化建设等。相对于“延”性而言,“展”性更能够体现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特色,使其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
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在空间要素上的逻辑性
从空间要素考察,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在空间架构和运行方式上具有三维性和立体性。空间上的三维性使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结构更加稳固,运行方式上的立体性确保了体系的运行效率和效益。
1.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架构呈现三维性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架构具有三维性,它使支撑体系的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确保了体系搭建的稳定性。从功能看,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一般由人才培养、质量评判、条件保障等三个最基本的子系统构成,形成一个立体的三维结构。以学生培养过程为线索的人才培养子系统构成了三维结构的长度。它包含了从研究生选拔、培养(教学和科研)到学位申请、授予的全过程内容;以质量评估评价为线索的质量评判子系统构成了三维结构的宽度,它包括生源质量评价、教学质量评估、论文质量评估评优等;以人、财、物为线索的条件保障子系统构成了三维结构的高度,它包含导师队伍建设、学生资助体系建设、教学条件和科研环境等内容。不同学位授予单位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三维结构有所不同,视学校发展目标和办学能力确定。组成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各子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从纵向到横向紧密联系,相互关联、相互照应,很好地保证了体系搭建的稳定性。从矛盾的观点解释三者之间的关系,人才培养子系统是主要矛盾,质量评判子系统和条件保障子系统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互为基础和条件,并相互促进,不但增强了三维结构的稳定性,而且使各维度间密切关联、相互依存。认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结构的三维性,处理好体系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对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十分重要。
2.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在运行方式上呈现立体性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在运行方式上具有立体性,主要反映在构成体系的各种管理制度及其运行主体能够实现分类和分层,保证体系运行的效率和效益。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主要依赖于运行主体,组成体系的各子系统功能不同,体系运行的主体就不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运行主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学院(或学部)为核心的校、院(或部)两级研究生教育管理机构;另一方面是从事质量监督和资源支持的行政部门。区别体系的运行主体有利于实现研究生教育的管、办、评分离,理清各方权力和责任,提高体系运行效率。清晰的管理制度也是提高体系运行效率的重要方面,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管理制度要依据教育对象和培养目标不同而进行分类,一般应从三个方面区别管理制度:第一是依据培养对象不同,按博士、硕士不同层次建立管理制度;第二是依据学位类型不同,按学术型和专业型(或职业型)不同培养类别建立管理制度;第三是依据学科专业不同,考虑学科性质和特点建立管理制度。运行主体和管理制度的科学分类和分层有利于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循环和运动,如同在动物的骨骼外增添了血液和经脉一样,使质量保障体系的逻辑性更加鲜明,生命力更加旺盛。
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应恪守的逻辑规则
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认识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在缘起依据、内容架构上的逻辑性还十分不够,在实践中还要尊重体系的逻辑性,遵循逻辑规则构建体系。构建富有逻辑和效率的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笔者认为以下五个方面必不可少。
第一,充分认识构建体系的目的和意义。树立质量意识、科学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不但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高校自身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进步的重要手段。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才能做到有动力、有目标、有步骤、有准备,使体系的任务明确,保证体系的建设质量,发挥体系应有的作用。
第二,明确体系的目标和定位。不同高校有不同的办学目标、定位和教育使命,所构建的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也应各具特色。构建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高校应首先考虑自身办学条件、学科特点,充分考察国内、国外教育机构人才培养情况,明确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和定位。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以“点”带“面”的过程,这个“点”就是体系的目标定位,这个“点”找准了,体系的规模、层次、类型、结构也即确定下来。明确体系的目标定位,有利于把“质量”定义在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有效性上。
第三,理清体系的组织结构。构建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构建工作应有专门机构协调开展。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三维性和立体性使体系涵盖的管理主体多样化,从内部看有研究生导师、学院和研究生管理机构,从外部看涉及到人事、财务、资产、后勤等部门。因此,构建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学校领导首先应考虑牵头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协调各方权力,明晰各方责任,保证体系构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四,完善体系的管理制度。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具有延展性,所以体系的管理制度应该严格甄选和修订,切忌不加分析地照搬照抄他校做法。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制度、办法首先应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满足行业、部门要求,能够与各方面良好衔接;同时,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管理制度和办法还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满足学校发展需要,体现学校发展战略和目标。体系内的管理制度需要明晰不同层面的权力和责任,在机制上真正实现立体、规范和逻辑。
第五,在实践中反复修正体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按照认识构建的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要反复接受教育管理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提高认识,修正体系的各个方面,使体系真正发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作用。学位授予单位内部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逻辑的、联系的和发展的,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需要被不断认识、改造和修正。
综上,现阶段我国构建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十分必要,构建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认识体系具有的逻辑性,掌握体系的逻辑特征,并按逻辑规则构建体系,从而确保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性,使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李霞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