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协同创新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基层学术组织功能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学术前沿  > 正文
校长别总抱怨手中缺少自主权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 时间:2015-8-3

          高校校长不要总是抱怨手中缺少办学自主权,而应反思如何把现有的自主权用好。校长向行政部门争取学校办学自主权并没有错,但不能只争取权力,却不对学校管理进行改革。

  在上周举行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五次全体会议的座谈会上,有校长抛出了惊人之语:“大学校长是中国最难干的职业之一!”,并得到部分在场人士赞同。这位校长认为,一个大学的校长,多招收一个学生的权力都没有。招谁不招谁、能不能录取这个学生,校长说了不算。(《中国青年报》7月29日)

  我国从2003年起开始推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10多年来,一直伴随着一些争议。究其原因,一是政府部门放权不彻底,目前的自主招生是嫁接在集中录取制度之上。所谓的自主招生,实质是高校给少数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一定的高考录取优惠,学校只获得有限的自主权。二是学校没有在获得一定的招生自主权后,对学校治理进行改革,还是行政治校,由行政主导招生事务,结果导致自主招生掺杂了行政和利益因素,滋生了腐败和潜规则。

  但是,不论高校的招生自主权是大是小,录取谁也不能由校长说了算,而应该由独立的招生委员会负责,校长只是代表校方确认招生委员会的录取结果,并签发录取通知书。“校长说了算”是典型的行政治校思维,自主办学权是要落实给大学,而不是落实给校长,学校必须建立能用好自主权并防止自主权被滥用的现代治理结构。

  在笔者看来,高校校长不要总是抱怨手中缺少办学自主权,而应反思如何把现有的自主权用好。校长向行政部门争取学校办学自主权并没有错,但不能只争取权力,却不对学校管理进行改革。事实上,相对于行政部门来说,高校的自主办学空间固然有限,但是,在一所大学内部,校长的权限却很大。行政领导可以负责教育、学术事务的管理、决策,有人甚至借此为自己谋求利益。近年来,一些高校的校级领导被爆出贪腐丑闻,甚至被立案调查,根源就在于行政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监督和制约。

  这正是高校管理者在当下最应做的事。校长要做好学校内部管理改革,推进学校现代治理结构建设,实行行政权和教育权分离,让行政权力在教育、学术事务上“说了不算”,而只是执行相关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决策。以自主招生为例,就应该成立独立的招生委员会,负责制定本校的招生标准,并监督职能部门落实。校长不能“打招呼”,更无权左右招生录取结果。如果能建立这样的学校治理结构,等于校长告诉社会,在大学自主招生中,自己并没有权力干预,全由招生委员会说了算,还有谁会担心权力“一放就乱”?社会舆论也会站在高校角度,呼吁加快推进落实和扩大招生自主权。

  相对于向政府部门要自主权来说,大学在改革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上,更可积极作为。而且,当学校做好了内部治理,行政部门也就没有了不放权的理由。眼下行政部门不放权,部分原因就是学校还没有建立用好权力的机制。权力放得下,还要接得住,是目前教育改革的一大难题。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到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针对的就是学校内部治理问题。从那时起,我国大学开始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包括制定章程,建立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约束行政权,实行行政权和教育权、学术权分离等。但很多时候,改革并不深入,比如成立了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可委员却是行政委派的,不能独立运行并发挥教育和学术管理的作用。在高校内部,行政治校仍是基本格局,学校内部事务的权力集中在以校领导为代表的行政部门手中。当然,任何岗位和职务都有自身的难处,大学校长说工作难干或许也是一种真实体会,但是如果这种难干的体会主要是因为感觉自身权力太小,恐怕难以让人信服。

  大学校长们如果真想办好大学,就应该对改革充满信心,不要抱怨,而要从自身做起,推进校内行政放权的改革。毕竟,在大学内部,校长有这方面的权力。如果大学自身能积极作为,也就会加快政府放权,整体推进教育去行政化的进程。(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