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协同创新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基层学术组织功能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工作研究  > 正文
乐见大学领导越来越“幽默”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 时间:2015-9-1

          中国要发展,学术要进步,就必须有新的校长、新的师生关系、新的学术氛围,“施一公演讲”或许只是碰巧被选中的一个意向符号而已。

  近日,网络上开始热传一篇施一公教授在清华大学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演讲。尽管此演讲是否为施教授所作尚未确定,但无论演讲内容还是网友对演讲的兴趣点,都与高校内部正在发生的积极变化高度契合。在这层意义上,所谓的“施一公演讲”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窗口,让社会看到高校内学术氛围和师生关系的新常态。

  网友关注那篇演讲主要有三点,一是幽默,二是励志,三是研究素质尤其是科研方法。笔者身在大学之中,并刚刚在学校研究生开学典礼上代表导师群体做了演讲,不能不说网络声音这次同大学内的实际情况唱出了相同节拍。

  首先,过去大学行政领导那种高高在上、端着架子说话的做派,随着一批有国际交往经历和全球视野的院士级校长的上任,在许多地方已经看不见了。面对主体性极强、个性张扬的“90后”群体,以眼睛看着眼睛的“平视”方式交流沟通,几乎成为校长们的“不约而同”,幽默只是其中之一。事实上,凡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学者都知道,即便在严肃的论坛上,演讲者都会以调侃开场,自嘲又是最得体的幽默形式。按照心理学原理,能让大家笑出来,意味着沟通之门已经打开,双方的思维水准调整到了相同的尺度,彼此的善意和信任也已构造完成,对话可以开始。今天,中国大学校长们在这一点上完全国际化了。按照“幽默产生于智慧的过剩”的说法,他们有足够的储备挥洒自己的幽默。这既是大学校长素质的展示,也是校内师生之间更加平等、更多信任的表现。

  其次,随着中国赶超世界先进中学水平的步伐越来越快,在学术研究的田径场上,亟待跨越的横杆可谓越升越高。要让“90后”研究生和博士生有志向和胆魄,向着世界记录冲击,进校头一天是为他们鼓劲的最好时机。但区别于过去的“假大空”,如今的大学校长们更注意为“90后”度身定做“精神燃料”。励志不再采取义务的形式,人生奋斗不再是“华山一条道”,校长们只是给大学生指出人生可能遇到的不同路径,选择权掌握在年轻人自己手中。作为年长者给予的建议,其核心是任何选择都有利弊。大学生在决定的时候,需要准备好承受未必愿意但又很难完全避免的综合效应。这种支持式而不是命令式的励志既是“90后”们最为需要的,也是他们最能够或者最愿意接受的。在靠中学题海助推的高考发动机熄火之后,大学校长越来越重视如何为各级大学生启动他们自备的发动机。校长开学演讲中何以必有励志且励志必采取幽默的形式,道理就在这里,因为只有首先尊重大学生,才有他们自我发动机的启动和稳定运行。

  最后,学习方法尤其是研究方法越来越成为校长们最看重也最担心的事情。在互联网环境中长大的“90后”群体,接触面广,信息来源多样,坚持自己的见解,这是他们的优势。但同时,从小学到高中的题海战术,加上网络上碎片化信息的狂轰滥炸,使得他们容易失去方向感,找不到研究兴趣点,甚至连兴趣抑或问题意识都没有。如果说在带有通识性质的本科阶段,这些薄弱环节还能容忍,那么到了研究生阶段,就会成为致命弱点。如果说在研究生教育处于数量追求阶段时还能容忍,那么在追求质量、目标直接锁定于原创的现阶段,就无法再容忍。校长们尤为重视体现在研究方法论、问题意识、坚持精神、团队意识等之中的研究生素质和能力结构,并不只是学校的要求提高了,更是面临发展紧要关头的国家推进创新和发明的意志强化了。

  当我们把网传的“施一公演讲”、网友对演讲的关注重点和高校内实际呈现的校长演讲新亮点相互比照之后,就会欣喜地发现,“施一公演讲”是否为真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包括校长、教授和网友在内的国人正趋近于在一系列问题上达成共识:中国要发展,学术要进步,就必须有新的校长、新的大学生、新的师生关系、新的学术氛围和新的高等教育本身,“施一公演讲”或许只是碰巧被选中的一个意向符号而已。(顾骏 作者系上海大学教授)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