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资源对外开放是否现实?高校文化资源该如何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在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关于高校教育资源向公众开放的问题引起了李文军代表的关注。
针对开放高校教育资源的问题,省人大代表李文军告诉记者,在国外,高校资源惠及公众早已先行一步。在英国和澳大利亚,市民可以和大学生一样自由进入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在美国,进入公立大学图书馆不需要任何证件,持任一公立图书馆的借书证就可借书,某些私立大学声称不对外开放,但在实际操作上并不拒绝外人。在日本,大学图书馆向校外开放始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就有约97%的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
李文军说,不少市民很关注高校教育资源的开放。目前我省开放了部分高校的图书馆、体育馆等硬件设施,但要真正让高校教育资源惠及于民还有很多路要走。
调查:市民希望高校开放 学校担忧
“我认为高校开放教育资源是比较现实且必要的。因为这确实能方便很多有需要的人。”在沈阳某国企工作的张晓君是一位酷爱运动的人,他说:“想打篮球、踢足球肯定还是大学体育场好,如果能将这些资源合理的向公众开放,可以有力地促进全民健身。”
在政府机关工作的闵先生也谈道,“高校资源的对外开放是一个资源有效利用的方式,但肯定要优先学生利益。比如对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外借数量设一点限制,或者校外人员只能在寒暑假借,这样就能兼顾双方了。”
自己经营一家小型科技公司的李建业表示,高校对公众开放的不应只是图书馆、体育馆等硬件设施,其实像我们这样还想再继续学习,又没有整块时间的人来说,最希望的就是大学能够为市民提供一定的公开课,将大学的学习资源向公众开放。
相对公众的赞同之声,在大学任教的王女士则有些隐忧,“如果对外开放,学校里管理能不能跟上?如果市民都拥进来,一是无法保证学生都能借阅到学习用书,二是书籍丢失、损毁等情况会增多。我还是希望政府能多建一些公共图书馆,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
辽宁大学学生韩宇浩说:“高校图书馆和运动场算是公共资源,对社会开放是应该的。”但是他也担心,高校资源完全开放后,可能因人流增加而影响学校正常秩序。因此他建议合理统筹配置资源,如市民到学校图书馆借阅书籍,每天定两到三个小时,选择在学生都上课的时间,这样大家的利益都能兼顾。
现状:部分设施对中小学生开放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为配合辽宁省委、省政府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工作,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为中小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场所,2012年6月份,辽宁省教育厅专门印发文件,号召省内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将相关设施在周末面向中小学生开放。
目前包括大连海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在内的20所高校的40余个场馆将全面对辽宁中小学生开放,为学生们增长知识,丰富课余生活提供良好条件。
人大代表建议:高校开放有必要 政府要有配套措施
“高校教育资源是社会公共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将一些资源对外开放,不仅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资源共享,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李文军告诉记者,我省不少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高校图书馆拥有国内外最新最前沿的各类书籍,体育场所设备先进,教学场所环境优良。如果这些书籍、体育设施等只供本校师生使用,会形成一种资源浪费,要是能将这些教育资源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向社会开放,会更好发挥其资源效应,成为提高公民素质的途径之一。
“当然,开放高校教育资源,还要有政府的支持。比如对高校图书馆、体育场馆和科普基地等设施的日常维护、对外开放及综合建设等方面给予鼓励,制定一些相关法规。可以效仿‘家电下乡’形式,对高校开放教育设施资源给予一定的政府补贴。”
此外,李文军还建议,除了硬件资源开放外,高校的优质学习资源也应免费向社会开放,这样既有利于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又可以满足各类社会成员对教育资源的多样化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