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校长素质的内涵非常丰富,结合我国的国情特点分析,国企CEO 与大学校长具有诸多相似之处。选取“985 工程”大学校长和营业收入排名前列的上市国企CEO 作为调查对象,从基本情况、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国际视野和
薪酬水平等5 个方面比较分析两者的异同,并得出一些结论与启示。
【关键词】:大学校长;国企CEO;基本特征
【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大学校长素质研究”(项目编号:05JA88004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詹宏毅,中国人民大学高教研究室讲师,北京100872)
【文章来源】2011 年第3期,中国高教研究
大学校长素质的内涵非常丰富。为了研究中国大学校长的素质, 我们曾经通过网上资料调查了我国近两千所大学校长的基本特征,并与国外校长的基本特征做了比较分析。结合我国的国情特点,国有企业的总经理或总裁(统称CEO)这一群体与大学校长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由政府委任,而且都有相近的行政级别。故此,笔者选取了“985 工程”大学校长和营业收入排名前列的上市国企CEO 作为具体的调查对象。这两个群体均由中央政府委任,而且行政级别大多为副部级。希望通过这样的调查了解和分析两个群体基本特征的异同,从另一个视角来考察大学校长所应具备的各种素质, 为进一步完善大学校长的遴选程序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我国“985 工程”大学校长的基本特征
(一)2006 年的调查结果综述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大学校长素质研究”课题组曾于2006年10 月底对国内1792 所高等院校的现任校长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包括“985 工程”建设高校、“211 工程”建设高校、本科院校、高职(专科)院校和民办院校,调查内容主要是校长本人的基本情况。该调查中,共调查了36 所进入“985工程”的大学校长的基本情况。在这些大学校长中,平均年龄为55.1 岁,男性占97.2%,少数民族占9.4%,职称均为教授或院士; 在学历方面, 博士占82.9%, 硕士占11.4%, 本科占5.7%;在职业经历方面,这些校长担任现职的平均时间为4.2年,其中有40%的校长曾经担任过其他高校的校领导,曾任其他高校校领导的平均年限为3.6 年;在学科背景方面,工学所占比例最高,为63.9%,其次为理学占27.8%,经济学占8.3%;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占85.7%。
(二)2010 年的调查结果及其变化
2010 年3 月, 课题组在时隔3 年半之后再次对“985 工程”高校的校长基本特征做了网上资料调查,信息来源均为各高校官方网站以及各种正式出版物。
在此次调查中,共调查了38 所进入“985 工程”大学校长的基本情况。在这些大学校长中,平均年龄为55.4 岁,100%为男性,少数民族占10.5%,这些校长的职称均为教授或院士;在学历方面,博士占91.9%,硕士占5.4%,本科占2.7%;在职业经历方面,担任现职的平均时间为4.5 年;在学科背景方面,工学所占比例最高,为52.6%,其次为理学占28.9%,经济学占13.2%,法学占2.6%,历史学占2.6%;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占81.1%。
表1 把两次调查的主要数据做了对比,从中可以发现:这些大学校长的平均年龄稍有上升,提高了0.3 岁;平均任现职时间也有所延长,多了0.3 年;男性比例和少数民族比例都有所提高,分别提高了2.8 和1.1 个百分点;职称没有变化,全部为教授;最后学位为博士的比例有较大幅度提高,上升了9 个百分点,与此相应,硕士和学士的比例都有所下降,分别降低6个和3 个百分点;学科背景有所扩展,由原先集中在3 个学科门类增加到5 个门类, 工学所占比例下降最为显著, 降幅达11.3 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校长的比例出现了下降,降幅为4.6 个百分点。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校长的学科背景有所扩展。
表1 两次调查中“985 工程”大学校长基本特征比较
调查年份
|
2006
|
2010
|
平均年龄(岁)
|
55.1
|
55.4
|
性别
|
97.2%(男性)
|
100%(男性)
|
民族
|
9.4%(少数民族)
|
10.5%(少数民族)
|
职称
|
100%(教授)
|
100%(教授)
|
平均任现职时间(年)
|
4.2
|
4.5
|
有海外学习经历
|
85.7%
|
81.1%
|
最高学位
|
博士
|
82.9%
|
91.9%
|
硕士
|
11.4%
|
5.4%
|
学士
|
5.7%
|
2.7%
|
学
科
背
景
|
工学
|
63.9%
|
52.6%
|
理学
|
27.8%
|
28.9%
|
经济学
|
8.3%
|
13.2%
|
法学
|
0
|
2.6%
|
历史学
|
0
|
2.6%
|
表2 “985 工程”大学校长与上市国企CEO 的基本特征比较
调查对象
|
“985 工程”大学校长
|
上市国企CEO
|
平均年龄(岁)
|
55.4
|
50.3
|
性别
|
100%(男性)
|
100%(男性)
|
平均任现职时间(年)
|
4.5
|
3.2
|
有海外学习经历
|
81.1%
|
25.7%
|
职称
|
正高级
|
100%
|
34.4%
|
副高级
|
0
|
59.4%
|
中级
|
0
|
6.2%
|
最后
学位
|
博士
|
91.9%
|
29.0%
|
硕士
|
5.4%
|
44.7%
|
学士
|
2.7%
|
26.3%
|
学科
背景
|
工学
|
52.6%
|
44.1%
|
理学
|
28.9%
|
2.9%
|
经济学
|
13.2%
|
20.6%
|
法学
|
2.6%
|
0
|
历史学
|
2.6%
|
0
|
管理学
|
0
|
32.4%
|
这次调查新出现的学科领域为法学和历史学, 而这些学科的本土性比较强。
二、我国营业收入排名前列的上市国企CEO 的基本特征
2010 年3 月,课题组参考《财富》(中文版)推出的“2009中国上市公司100 强排行榜”①,对我国2008 年营业收入排名居前的38 家上市国有企业CEO 的基本特征作了网上资料调查,资料来源均为各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公开信息。
此次调查的结果显示, 这些上市国有企业CEO 的平均年龄为50.3 岁,100%为男性,34.4%的CEO 具有正高级职称,59.4%的CEO 具有副高级职称,6.2%的CEO 具有中级职称②;在学历方面,博士占29.0%,硕士占44.7%,本科占26.3%;在职业经历方面,任现职的平均时间为3.2 年;在学科背景方面同样比较集中,工学所占比例最高,为44.1%,其他依次为管理学占32.4%,经济学占20.6%,理学占2.9%;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CEO 占25.7%。另外,有25 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08 年度其CEO 的年薪,最高年薪在金融保险业,为954.87 万元人民币,最低年薪在钢铁业,仅为8.75 万元人民币,25 位CEO 的平均年薪为124.5 万元人民币;从行业来看,金融保险业的平均年薪最高,为278.3 万元人民币,其他依次为航空航海运输业112.6 万元,石油化工业61.3 万元,制造业61.3 万元,建筑业56.0 万元,钢铁业32.6 万元。
三、两个群体的基本特征比较及其启示
通过对比分析上述调查结果(见表2),可以发现“985 工程” 大学校长和上市国企CEO 这两个群体的基本特征既有许多共性,也存在一些差异。以下将从5 个方面比较分析两者的异同,并得出一些结论与启示。
(一)基本情况
从这些国家重点高校和大型国企领军人物的个人基本情况来看, 两者的平均年龄都超过50 周岁, 分别为55.4 岁和50.3 岁,大学校长的平均年龄要比上市国企CEO 大5.1 岁。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影响因素:一是受教育时间,大学校长的平均学历要高于上市国企CEO, 前者的在校学习时间要比后者多数年; 二是学术水准的显现比经营业绩的呈现需要更长的时间, 大学校长和国企CEO 都需要具备很强的管理能力。对两者的不同要求主要在于大学校长需要深厚的学术造诣,而国企CEO 需要优秀的经营业绩,评价学术造诣的高下显然比衡量经营业绩的优劣需要更长的时间。
本次调查的对象,不管是大学校长还是国企CEO,有一个基本特征高度一致,就是他们的性别均为男性,也就是说,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界精英和企业界精英中男性占绝对优势,这或许也是世界范围内都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不过在我国或者说东方文化国家表现得更为突出。
根据本课题组2006 年对1792 所高等院校的调查, 总体来看,在被调查的高校中,女性校长所占比例为4.5%;分类别来看,“985 工程”大学校长中,女性占2.8%;“211 工程”大学校长中,女性占2.0%;本科院校校长中,女性占4.1%;高职(专科)院校校长中,女性占5.0%。再结合本次对“985 工程”高校的调查,女性校长的比例还在下降,大型上市国企CEO 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传统观念的影响,从世界范围来看,“妇女解放”这一口号的提出始于近代。在中国,如果从“五四运动”算起,还不到90 年,要想改变数千年来形成的思想观念,任重道远。第二,国外有学者分析认为, 怀孕生育可能是妇女很难登上决策层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因为30 岁到40 岁可能是公民获得高职位的时机,这个时候和女子的生育期是吻合的。中国家庭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而这一任务也往往是由妇女承担,其时间跨度可能长达10 年,甚至更长。这样,中国高学历的女性知识分子往往会错过这个年龄段的许多机会。
此次调查也对大学校长和上市国企CEO 的民族做了统计。从38 所“985 工程”高校来看,大学校长中有10.5%是少数民族,89.5%为汉族;而38 家大型上市国企的CEO,只有6 人提供了民族信息,均为汉族。因此,关于这些领军人物的民族信息由于缺少足够的样本而未做进一步分析。
(二)教育背景
从教育背景来看,“985 工程” 大学校长和上市国企CEO均接受过大学本科以上的高等教育,也就是说,这些社会精英都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两个群体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最后学位和受教育年限上。就最后学位而言,大学校长中博士占91.9%,硕士占5.4%,本科占2.7%;上市国企CEO 中博士占29.0%,硕士占44.7%,本科占26.3%。根据两个群体的最后学位构成, 可以分别推算出他们各自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各个阶段的学习时间按以下标准计算:中小学12 年、本科4 年、硕士2.5 年、博士3.5 年)。通过计算①,大学校长的平均受教育时间为21.65 年, 上市国企CEO 的平均受教育时间为18.86 年,前者比后者长了2.8 年。这一因素也可以部分解释现任大学校长的平均年龄较国企CEO 年长的原因。
对比两个群体的学科专业,可以发现,这些领军人物的学科背景相对而言都比较集中。按照目前我国的12 个学科门类②,调查显示,“985 工程”大学现任校长的学科背景集中在工学(52.6%)、理学(28.9%)、经济学(13.2%)、法学(2.6%)和历史学(2.6%)等5 个学科门类,相对于2006 年的调查结果,即工学(63.9%)、理学(27.8%)和经济学(8.3%),增加了法学和历史学两个学科门类,也就是说,近年来“985 工程”大学校长的学科领域来源有所扩展; 上市国企CEO 的学科背景则集中在工学(44.1%)、管理学(32.4%)、经济学(20.6%)和理学(2.9%)等4 个学科门类。两个群体的学科背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工学和经济学是产生这些领军人物的主要学科领域,“985 工程”大学校长中占65.8%,上市国企CEO 中占64.7%;另一方面,两个群体的学科背景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大学校长中,有近3 成来自理学门类, 而在国企CEO 中, 有超过3 成来自管理学门类。
(三)工作经历
从两个群体的平均担任现职的时间来看,“985 工程”大学校长为4.5 年, 上市国企CEO 为3.2 年, 前者比后者长了1.3年,也就是说,这些校长的更替频率要低于CEO,另外一组数据也可以佐证这一点。调查显示,38 位大学校长中担任现职的时间大于6 年的共有14 位,占36.8%,而38 位国企CEO 中担任现职的时间大于6 年的只有2 位,仅占5.3%。
本次调查还考察了这些大学校长和上市国企CEO 在担任现职之前的主要工作经历。结果显示,“985 工程”大学校长都有在高校工作的经历, 上市国企CEO 也都有在国企工作的经历。两个群体的主要区别在于:有其他部门(如政府、科研机构)工作经历的人员所占比例差别较大,在“985 工程”大学校长中占31.6%,而在上市国企CEO 中仅占15.8%。另外,两个群体中有政府机关工作经历的人员所占比例也有较大差异,在“985 工程”大学校长中占26.3%,而在上市国企CEO 中仅占7.9%。这组数据可以反映出高校与政府之间的人事交流要比国企与政府之间的人事交流更为频繁。
从调查结果来看,“985 工程”大学校长的职称均为教授或院士,与2006 年的调查结果完全一致,而上市国企CEO 的职称构成则是多元的,其中有34.4%为正高级(如教授、研究员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59.4%为副高级(如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和高级工程师),还有6.2%为中级(如工程师)。这一现象说明职称这一身份标志在国有企业中受到的重视程度要远低于高等院校,当然,这也与对两个群体的评价标准不同相关。
(四)国际视野
从是否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来看,“985 工程”大学校长和上市国企CEO 这两个群体之间的差异也较大, 前者有81.1%曾在海外学习, 而后者只有25.7%曾有此经历。就此而言,“985工程”大学校长或许是国内最具国际视野的一个领军群体。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以及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这一群体应当发挥其优势,首先带领我国的一流大学“走出去”,大力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近年来,大型国企的海外扩张之路频频受阻,钢铁行业年年受到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困扰,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复杂,也是多方面的,但也与缺乏精通各种国际事务的优秀人才不无关系。要实现大型国有企业“走出去”的战略目标还任重道远,首先应当扩展这些企业的领军人物的国际视野,让具有“走出去”经历的优秀人才带领这些企业实现“走出去”的目标。
(五)薪酬水平
从薪酬水平来看, 调查结果显示上市国企CEO 的平均年薪为124.5 万元人民币,而“985 工程”大学校长的年薪没有确切的数据可查。不过,根据笔者了解的情况,除去科研经费以外,这些大学校长的年薪要远远低于上市国企CEO。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大学校长理应倾全力于学校的管理,而不应科研、管理并举,因此,科研经费不宜计入大学校长的薪酬。大学校长和国企CEO 在我国同为国家工作人员, 而前者付出的机会成本从调查结果来看显然要高于后者, 然而预期收入却远远低于后者,这种现状很不利于形成“重视教育、尊重知识”的社会氛围。当然,衡量一个职位的社会地位并非仅仅依靠薪酬水平, 还有许多精神层面的无形因素也会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国家可以采取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的举措来提升大学校长这一群体的社会地位,以促进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牛维麟,詹宏毅.“品味”中国高校的领军人物———国内大学校长基本特征网上资料调查报告[N].中国教育报,2007-08-17.
[2] 各“985 工程”大学官方网站.
[3] 各上市公司2009 年度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