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协同创新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基层学术组织功能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学术前沿  > 正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坚持“四个聚焦” 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教育部 作者: 时间:2023-5-2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学科建设、人才资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下功夫,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地合作,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努力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聚焦合作发展,完善服务机制。以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为抓手,按照“党建统领、改革先行、优化布局、合作发展”总体思路,将“合作发展”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治校水平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路径,不断强化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相关机构的合作。制定《服务山东行动计划》,立足学校优势特色,探索构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151”工作体系,即“1个专门”——专门成立服务区域工作专职机构,组建以党委书记、校长任主任的服务区域工作委员会;“5个针对”——明确服务重点领域,包括针对性的学科专业布局、针对性的科技平台建设、针对性的专业人才团队建设、针对性的科技服务、针对性的企业引进;“1个加强”——加强面向区域的科研成果转化。通过持续强化系统设计,建立健全办学职能全覆盖“横向到边”,学校、部门、学院、系一体化“纵向到底”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机制。

聚焦重点领域,优化学科专业。围绕国家和区域重点发展领域,以一流学科建设与产业协同联动为牵引,努力推动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相互匹配、相互促进。按照“强化、拓展、提升”学科建设思路,加强石油石化等特色优势学科建设,拓展新能源、新材料、海洋、信息等学科建设,着力提升通用基础学科水平,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对接区域“十强产业”动能转换需求,发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的融合、引领、辐射作用,建强油气勘探开发、高端化工与新能源新材料、能源装备与智能制造等6个特色学科群,不断提升服务支持产业发展的能力。聚焦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和高端化工等区域“十强产业”急需领域,加快新兴学科专业布局,增设碳储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9个本科专业,智能信息处理、现代电子系统设计、材料基因工程等10个硕士点,以及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交叉学科博士点、2个工程博士专业授权类别。积极推进“油气勘探开发一体化”“石油+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通用基础学科+优势学科、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等学科交叉融合,努力构建能源特色鲜明、优势更加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持续为区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学科支撑和人才支持。

聚焦协同育人,深化培养改革。围绕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不断深化“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改革。与青岛市政府及相关企业共建青岛软件学院,与相关企业共建高端化工与能源材料、高端油气装备智能制造、智能感知与仪器装备3个产业学院,与相关研究所共建化学学科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体,进一步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形成高效协同。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探索实行校企共建、订单式培养、重大项目育人等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契合度。强化“产学研用”培养体系设计,努力打造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实体,推动实现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有效衔接、共同发展,让人才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聚焦产业升级,加快成果转化。积极推动人才团队、平台设备、创新能力一体化建设。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7亿余元用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机衔接、相互支撑的平台体系,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有力支持。建设特种燃料研发与检测中心、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等平台,组建多学科融合研究团队,积极承担重大项目,努力产出更多重大成果。建立“方向聚焦—团队攻关—平台支撑—成果产出”机制,为省内近800家企业提供各类科技服务3400余项,服务范围覆盖全部16个地市,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成果奖2项。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机制,通过增设技术转移型岗位、优化教师兼职创新创业政策、提高成果完成人团队所获奖励比例等举措,鼓励更多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以创新成果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近5年累计签订技术转让合同158项,合同金额达5500余万元。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