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协同创新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基层学术组织功能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经典导读  > 正文
《高校教育管理》2024年第6期重要论文及摘要
来源: 作者:《高校教育管理》编辑部 时间:2024-11-30

有组织科研平台如何高质量发展

——基于地方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思考

眭依凡1,罗  12,幸泰杞1

1. 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2. 江西中医药大学 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04

摘  要:有组织科研是相对于以往松散型、个体化的传统科研范式而言的,是政府系统或社会组织基于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目的,多学科、多专业领域协同攻关的集团化科研范式。从组织科研治理的视角而言,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重大有组织科研平台,具有科研战略目标、重大科研项目、多学科人才组织、科研经费资源、科研管理制度以及科研成果评价应用等核心要素,这些要素是完善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及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地方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等方面肩负着重大使命和责任,但其目前却存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作用发挥不够、科技创新资源投入不足、组织模式和科研治理创新乏力以及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重视不够等现实问题。为此,地方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要重新明确自身定位、完善对核心要素的治理、重视及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以推动有组织科研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有组织科研;地方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学科建设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

关键要素、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陆小兵1,陈妍霏2,钱小龙2

1. 南京大学 大学外语部,江苏 南京 2100332. 南通大学 未来教育研究所,江苏 南通 226019

摘  要: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通过培养数字化创新型人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要素;建立网络化数据资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数据要素;构建智能化教育生态,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产业要素。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是通过革新育人模式,培养新型劳动者;挖掘数据资源,孕育新型劳动对象;搭建数字生态,催生新型劳动资料。因此,高校要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强数据资源管理,切实保障数据安全;加快数字教育集群发展,催生多元化产业新业态,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关键词: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人才要素;数据要素;产业要素;人才培养


深化新时代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

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摘  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涵盖了加快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国际教育合作、深入推进教育对外开放等旨在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为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精神,推进新时代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关键在于运用系统思维加快建设好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妥善处理好我国高等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的几组关系,准确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维度,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把为“全球南方”培养工程师作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长期战略。

关键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教育强国;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中国式现代化


论《学位法》中学位授予具体标准的制定

伏创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法学院,北京 102488

摘  要:《学位法》对学位授予单位制定学位授予具体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制定模式上,学位授予具体标准的制定宜采用一般标准与个别标准并行的模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属于重要的参与主体,基于授权可以围绕专业条件制定严于一般标准的个别标准。在制定内容上,非专业标准与专业标准的制定应当在《学位法》的法律目的、法律精神与法定原则的范围内展开,避免适用标准更严格的比例原则或缺乏清晰内涵的合理性标准。在制定程序上,学位授予具体标准的制定不宜简单套用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的程序,除了公开、参与等因素,学位授予具体标准的制定程序还应当融入“学术自治权”因素,并涵盖法定程序与正当程序。在合法性审查上,国家应当在形式合法性监督之外,建构对学位授予具体标准的实质合法性监督机制,强化法院对学位授予具体标准的司法审查,完善学位主管机关对学位授予具体标准的备案审查。合法性审查标准包括权限审查、相抵触审查、程序审查以及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审查。

关键词:《学位法》;《学位条例》;学位授予;学位授予条件;学位授予具体标准

 

《学位法》时代学术复核制度的法治逻辑

  荣,王 

(华东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 200062

摘  要:学术复核制度作为维护学位申请人合法权益、规范学位授予权行使、实质性化解学位争议的一大制度创新,旨在发挥其促进学术公正、尊重学术自治的价值功能。为了考察实践中高校学术复核制度的运行逻辑,本研究对9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准学术复核制度文本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学术复核制度在实践中面临受理范围类别有限且条件苛刻、受理机构独立性欠缺和专业性不足、专家回避原则执行不力和人员构成不尽合理、复核处理期限不明和申请人参与程度低等多重法治困境。为将学术复核制度建设纳入法治轨道,我国应从规范制定、制度实施、强化监督三个维度着手,建立健全《学位法》框架下的学术复核办法,完善学术复核内部治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学术复核制度的国家监督体系,以促进学位争议案件中学术评价纠纷的实质和公正解决。

关键词:《学位法》;学术复核制度;“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自治;受理范围;受理机构;专家遴选;程序运行



学位授予程序中

不同审查主体的职责定位及其展开

 

(郑州大学 法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明确学位授予程序中不同审查主体的职责定位及其相互关系,是规范学位授予行为、保障申请人获得公正评价权的核心问题。通过对《学位法》中学位授予程序条款及关联条文的规范分析,学位申请受理机构、评阅专家、答辩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在学位授予程序中的职责定位分别是受理机构负责学位申请的形式审查,评阅专家和答辩委员会分阶负责学位论文的实质审查,学位评定委员会及其分委员会负责学术监督和学位评定。基于权力配置的功能适当原理,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是合适的学位申请受理机构;评阅专家具有答辩资格建议权而非决定权;答辩委员会的性质是学位考试委员会,具有学位论文成绩评定权;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当行使学位授予权的大部分权能;学位评定委员会的统领作用应体现在作为学位授予程序监督者和学位授予争议裁决者的地位上。不同审查主体由此形成以学位评定委员会为中心,分段参与、协作治理的“一核多元”关系格局。

关键词:《学位法》;学位授予程序;学位申请受理机构;评阅专家;答辩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学位法》因应生成式

人工智能代写论文的细化路径

刘旭东1,2

1. 江苏师范大学 法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2.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97

摘  要:生成式人工智能代写论文引发了学术不端加剧、学位论文价值立场偏差和信息真伪并存、侵蚀学位申请人隐私权或泄露其未公布学术观点、侵犯他人著作权、对人才评价产生不利影响等浅层风险,以及带来了学位申请人创新精神衰退与道德情感淡漠的深层隐忧。人工智能时代,《学位法》第37条“代写论文条款”细化工作应遵循提升透明度、协同治理、提高数据质量、分类分级监管四项特殊原则,以及维护立法稳定性和确保义务责任相对应两项一般原则。为此,《学位法》第37条“代写论文条款”应坚持双重细化路径:内容层面,依循上述四项特殊原则,为引导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合理使用和禁止代写论文设定科学标准;形式层面,在上述两项一般原则的理念指导下,依托多元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协同规制,将细化条款统一于教育法典。

关键词:《学位法》;生成式人工智能;代写论文;透明度义务;协同治理;数据质量;分类分级监管;敏捷治理


战略规划赋能大学合作系统的

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全守杰1,邓舜君2

1.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2. 浙江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摘  要:大学战略规划是对大学组织发展进行系统全面设计的战略蓝图。本研究借鉴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20位受访者进行访谈,探析战略规划在推动大学合作系统运转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当前大学战略规划在推动大学合作系统运转中存在四个方面的现实困境:系统组织形成受挫、系统运行资源欠缺、合作内容战略性不强、系统发展支撑不足。为了使战略规划有效推动大学合作系统运转,实现大学的使命与目标,大学战略规划应消除规划主体合作壁垒,打造协同建设智慧链;提升规划数据治理效能,助力资源高效统筹开发;聚焦战略规划现实基础,超前布局大学发展蓝图;健全战略规划监督机制,提升规划传导精准度。

关键词:战略规划;系统组织理论;合作系统;教育强国;教育现代化;教育综合改革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

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一带一路”倡议下典型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蒋春洋1,孙  1,2

1.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省职业教育研究院;2. 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本研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全国51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聚焦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建设国际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开展多样化国际交流项目、共建共享教育资源与服务以及开展海外办学合作五个条件变量,识别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的三条最优路径,即国际化“双师型”教师引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驱动发展型、国际交流联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民心相通型以及开展海外办学合作融合资源服务的共建共享型。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我国应强化国际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助力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拓展多样化国际交流项目,促进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民心相通;构建校企海外办学共同体,推进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路径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