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协同创新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基层学术组织功能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经典导读  > 正文
《高校教育管理》2025年第1期重要论文及摘要
来源:《高校教育管理》编辑部 作者: 时间:2025-1-9

加快建设优势学科的多维思考

摘  要:学科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加快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优势学科,是扎实迈进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优势学科概念内涵、文化背景、精神追求、建设路径等方面均体现着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布局。为此,在厘清优势学科的内涵、特征及生成机制的前提下,我们应从价值逻辑、经济逻辑、实践逻辑、政策逻辑等维度进一步探明优势学科建设的逻辑向度,在此基础上,以完善顶层设计为引领力,以善用数字技术为牵引力,可持续推进优势学科高质量建设。

关键词:优势学科;改革创新;生成机制;逻辑向度;数字技术;高等教育强国


从自主到自觉:高等教育研究的知识价值转向

李海龙

(扬州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2)

摘  要: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旨在形成价值观念并塑造认知框架。作为国家创新实力的关键组成部分,构建自主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对于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形成针对本土社会问题的独特解释方式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提出要构建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原因是对知识价值的控制来自人类的掌控本能;发达国家的社会科学理论在解释我国的社会现象时可能不再适用。因此,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独特性,我们需要建立专门的分析框架,并形成有效的理论解释体系。自主知识体系的建立需要基于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学理性与实践性叙事展开,所要达到的最终境界是实现理论自觉,即形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自主意识。我们需要通过反思性实践,重新设定高等教育研究的问题来源。推动学术研究集中于本土问题并走向“自觉性”应该成为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价值起点。

关键词:高等教育研究;学科;自主知识体系;价值转向;理论自觉


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政策研究

陈英杰1,孙东东2

(1. 南京中医药大学 科学技术处;2. 南京中医药大学 人力资源处,江苏 南京 210023)

摘  要:本研究抽样选取我国4个地区1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政策文本,构建“政策工具政策内容要素”二维分析框架,探讨高层次人才政策工具和政策内容要素的组合方式与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政策的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不足,尤其是西部高校的环境型政策工具亟待加强;需求型政策工具中教师培育政策子工具使用不足;南部、西部和北部地区高校对人才培养政策的关注度不够。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制定高层次人才政策时,应适度增强环境型政策工具的运用,进一步完善和充实教师培育相关政策;西部地区高校应改善办公实验条件,提高团队建设水平;南部、西部和北部高校应加快制定人才培养相关政策。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政策文本分析;政策工具;政策内容要素;二维分析框架


高等职业教育赋能

新质生产力的逻辑理路与协同路径

祁占勇,吴仕韬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新质生产力是集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质于一体的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力量源泉。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软要素”,要在育人逻辑上勇担新质人才的培育使命,在技术逻辑上打造新质技术的创新高地,在产业逻辑上适配新质产业的发展需求,在生产逻辑上聚焦新质生产的变革成效,在治理逻辑上助推新质治理的向善发展。为此,高等职业教育要强化顶层设计,创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长效机制;重塑育人方案,确立基于创新能力生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创新协同,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打造;聚焦跨界属性,提升在新质社会的适应性。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新质生产力;创新人才;技术创新;产教融合


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下的我国职业教育治理:

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李政1,邱懿2,3

(1. 华东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 20006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北京 100816;3. 北京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 100871)

摘  要: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职业教育内外部治理关系的核心,先后经历了政府主导论、市场基础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论的演变。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形塑下,职业教育治理改革应实现三大转变,即政府治理方式应从事后响应转变为事前布局,职业院校治理角色应从代理主体转变为改革先锋,市场主体参与治理的动机应从短期利益转变为战略投资。政府、职业院校和市场的关系应由单向的“影响回应”关系转变为双向的“并行互动”关系。当前,我国政府参与职业教育治理的权责边界不清,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市场主体参与职业教育缺乏战略自觉。为此,我国应加强各级政府的政策协作,提升政府政策的精准度和前瞻性;优化职业院校组织定位和内部治理模式,提升学校治理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深度分析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部需求,提升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和适应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治理;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办学自主权


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竞合逻辑与实践路径

王丹1,2,吴立保1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44;2. 淮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摘  要:实现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先决条件,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对教育强国建设负有主体责任。本研究依托竞合理论,针对省域高等教育分类标准固化、合作联动不足和分类目标建设失衡、合作理念和行动不足等问题,提出竞合视角下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实践路径,通过构建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多主体竞合生态关系,建立互涉共生的省域高校分类发展主体,形成互补嵌入的结构化竞合和评价机制,分类引领确立互为目标的价值旨归以突破传统分类发展中的路径依赖和组织惯习影响,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贡献力量。

关键词: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竞合理论;生态关系;实践路径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历史演进、

核心要义与建构理路

姜嘉伟1,2

(1. 厦门大学 教育研究院;2. 厦门大学 教师发展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5)

摘  要: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坚持民族理想、推动国家治理、促进知识发展、开展对外交流的关系性实践。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经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和成长期,形成了以“救国”“革命”“改革”“复兴”为代表的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本土化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逐渐成形的关键线索,民族图像的大众化、国家权力的人民性、知识建构的自主性以及对外交流的平等性则在话语主体、话语权力、话语知识、话语秩序四个方面构成其核心要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通过提升话语主体的民族自信、夯实话语意识形态的思想根基、提升高等教育的治理效能、激发话语知识的内生动力、重塑话语秩序的国际格局以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本土化转型,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现代性的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全面增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理论概括力、实践生命力、现实感召力和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中国特色;话语体系;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本土化;中国式现代化


学生干部经历对大学生连续创业行为的影响

——信息资本的中介作用

钟云华1,杨  洋2

(1. 湖南师范大学 乡村教育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81;2. 厦门大学 教育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5)

摘  要:学生干部经历对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深入评估学生干部经历对大学生连续创业行为的促进效应,不仅有助于全面衡量学生干部的育人成效,而且能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深化改革提供关键依据。本研究以925位大学生创业者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Logit模型、倾向得分匹配、中介效应检验和分样本检验等方法,分析学生干部经历对大学生连续创业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学生干部经历能显著促进大学生连续创业行为的发生;信息资本的中介效应存在,即学生干部经历通过促进大学生信息资本积累,进而对其连续创业行为产生积极作用;学生干部经历的连续创业行为促进效应具有延时性,对毕业生的影响较在校生更大。为此,高校既需要从学生干部岗位数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丰富大学生的学生干部经历,又需要加强创业政策宣传增加大学生创业信息资本的积累。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者;学生干部经历;连续创业行为;创新创业;信息资本;人力资本


信息茧房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机制研究

于文卿1,宋宪萍2,曹宇驰2

(1. 北京理工大学 教育学院;2. 北京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488)

摘  要:探究算法时代如何打破信息茧房,进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本研究通过扎根理论对不同教育背景的30位大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系统探究信息茧房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当大学生困于信息茧房之中时,其信息素养的各个维度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信息茧房通过信息技术这一载体,对大学生信息素养产生直接影响;被信息技术“装备”的信息茧房经由信息驱动力这一中介,对大学生信息素养产生间接影响,在此过程中,主体内驱力和信息情境分别通过改变个体动机强度和环境感知强度,进一步调节信息茧房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政府、社会、高校等主体应通过多种举措帮助大学生在信息知识层面下拓展信息视野、在信息意识层面下锐化信息敏感度、在信息能力层面下优化数字技能、在信息道德层面下规范信息行为,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茧房;大学生;信息素养;影响机制;扎根理论;质性研究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