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协同创新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基层学术组织功能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基层学术组织功能>工作研究  > 正文
政协委员呼吁提高青年科研人员待遇 遏制人才流失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3-12

    “加大科研经费中人员费的投入已经呼吁很久了,但一直未得到解决,不知道症结在哪里?现在科研经费还是以项目为主,人员费相对较低。”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李晓明教授接受采访时,谈及此问题颇有些无奈,“这是一个老问题了。”

  李晓明委员提到的这个问题引起很多代表和委员的共鸣。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10240亿元,比2011年增长17.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7%。近年来,我国科研经费增长迅速。然而,在这块巨大“蛋糕”分配机制中,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以项目为主,人员费比例相对较低。在今年两会上,提高科研经费中人员费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再次成为科技界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老生常谈”说问题:青年科研人员收入低

  据李晓明介绍,在国外科研经费分配中,大部分可以是人员经费,只要能够提供相应的说明即可。但中国一般的项目人员费是按照15%固定比例分配。“若你想招两个博士后,按照相应的工资标准计算,很可能就不够了。”李晓明说。

  一方面,被“固化”人员费难招到合适科研人员;另一方面,缺乏人员费投入也造成现有部分科研人才的流失。

  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何力教授在谈及此问题时,表示了自己的担忧,“打造创新型国家最核心的问题是人才培养的问题,而目前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导致青年科研人员收入较低,再加上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往往工作压力非常大,与那些在企业工作的人员相比,在研究所工作的付出和收入不匹配,必然导致部分科研人员的流失。”

  除了工作本身的巨大挑战和压力,青年科研人员也要面临生存压力。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邢新会在小组讨论会上发言时指出,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轻科研人员要面临住房、待遇、子女教育等众多现实问题。

  在5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科技界政协委员联组讨论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王光谦也曾举过一个具体例子,他指导的一位博士后6年前起在北京一所著名大学里当副教授,由于收入不够买房,至今只能租住在清华大学西门外圆明园附近的城中村里。

  “集思广益”找症结:别让千里马变成小毛驴

  在6日科技界小组讨论会结束后,中科院院士、前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教授在接受简要采访中提到了问题“症结”所在。

  “科研经费的管理尽量学习先进国家经验,科研经费不仅仅是买设备买硬件,同时应该支持年轻研究员待遇。呼吁很长时间得不到回复,主要原因是政府担心经费不可控制,所以加强监管是十分必要的”,顾秉林说。

  李晓明委员对此也表示了相同的观点,“政策制定者的这种担心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最好的办法是将问题公之于众,大家一起将所有问题都讨论清楚,制定相应的对策和监管措施,从而不让这个老问题再搁置下去。”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何力委员则提出更为具体的建议。他提出:“国家项目支持上或可以引入‘间接费’的概念。项目支持需要可持续的投入,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这个间接费中就可以包括人员工资,此外还有一些公共支撑费用,还有研发前期和后期发展。”

  提高青年科研人员待遇这个老问题何时才能不再是“钉子户”?王光谦委员在联组会上执著地表示,这个问题提了很多年,但一直没有解决,只要问题不解决,还会继续提下去。在他看来,青年科研人员待遇若长期止步不前,“千里马”也会变成“小毛驴”。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