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学科人才和团队却不在家门口,不能等其他高校来抢广东的资源。
●核心指标还是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和研究质量,要有自己的计划,不能只看到差距。
中山大学校长许宁生。南都记者 霍建斌摄
“广东在经济上是被人追,在教育上要追别人。”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许宁生在接受南都专访时坦言,广东需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学科人才和团队却不在家门口。对中大来说,目前最需要追赶的是工科。他认为不能等其他高校来抢广东的资源,与此同时,发展应用工程学科要与行业对接建立基地和平台。
中大最需要追的是工科
在众多代表中,许宁生颇有学者风范,与会过程中发言也言简意赅,最爱谈创新。31年前,他从中山大学物理系毕业,一路奔跑,留英多年后在2010年成为这所学校的一把手,并倡导人心向学。昨日,他在接受了南都专访时谈及中山大学的学科发展,许宁生认为中山大学最需要追赶的是工科。
“现在东部地区加快转型升级,在高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我们加进去,速度自然更快。”许宁生表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学科人才和团队却不在家门口”。他认为不能等其他高校来抢广东的资源。许宁生认为,发展应用工程学科要与行业对接建立基地和平台,“在更宽的学科基础上,在更大的服务范围,用更高的科技内涵来实现更大贡献。”比如,在中山古镇中大就设立了LED研究基地。
“要有计划,不能只见差距”
作为广东团代表,许宁生对广东与江苏PK也非常关注。
“江苏GDP赶超广东,而广东教育却要追赶江苏。”许宁生说,目前江苏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9%,广东则是28.2%,“规模上不去,质量差距更大。”在人才队伍上,院士数量差距较大,“广东全省的院士总量跟南京大学差不多。”南都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南京大学两院院士32人,广东的两院院士是36人。
不过,许宁生表示,好消息是两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数量差距正在缩小。他认为,核心指标还是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和研究质量,“要有自己的计划,不能只看到差距”。许宁生非常推崇类似中山古镇这样的专业镇,行业配套齐全,能节省物流,降低价格,提高市场份额,是双转移的一条高效路径。
留学增多是进步
人才外流是各大高校面临的一个问题,中大如何面对全球教育竞争,对此,留学英国多年的许宁生表现得很淡定。他说,目前中大这方面压力不大。一方面要有信心与国外高校竞争,另一方面也要有信心把对方的学生吸引过来。许宁生认为,国内高校在教育质量上有竞争力,但环境、吸引人的作法有欠缺。
“大部分好学生还是留在国内,更多的交流从教育角度来说是好事,总有人要受多种教育体系的教育,建立有自信、视野广、交往广泛的能力。”许宁生认为这是中国的进步,“中国人觉得有能力、有必要获得中西方不同的教育。现在送他们出去,将来有部分事情是要这些留洋的人去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