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协同创新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基层学术组织功能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基层学术组织功能>工作研究  > 正文
以学术为业不是“鲁莽的赌博” 献身学术的职业精神从未被淹没
来源: 作者:谢方 时间:2013-4-12

     当下,教学道德失范以及科研道德失范现象屡屡发生,嫉贤妒能、造谣生事、恶意中伤等丑闻不时见诸媒体。难道以学术为业当真如马克斯·韦伯当年感慨的那样,成为一场“鲁莽的赌博”?其实,献身学术的职业精神古往今来从未被淹没。只是,用一位学者的话说,原本应当如此的事情,如今却成为稀有的“样板”。

  谁还会为学术而献身?

  “学术界的很多歪风邪气源于一些学者的欲望太深。”92岁高龄的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世英向记者感慨。张世英说,他当年学哲学的原因很单纯,就是因为兴趣,也是为了学术。1941年进入西南联大,张世英最先选择的是经济学专业,“我以为经济学是讲济世救民之道,后来发现不过是些‘生意经’,当然现在想来当时确实有些狭隘”,张世英笑着说。之后他就转到社会学系,但还是不喜欢。直到听了贺麟先生讲授的“哲学概论”一课,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部分,他立刻发现,比起其他学科来,哲学更能直接触及人的灵魂,似乎也更适合他喜爱沉思默想的性格,于是就开始了钻研哲学的一生。

  时至今日,踏踏实实地做学问似乎成了难事,学术界的道德失范问题竟屡次成为媒体曝光的焦点。张世英说,这些人不是为学术,他们缺乏科学自由的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张顺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国老一辈学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创社会主义学术事业,他们艰苦奋斗,筚路蓝缕,无私奉献,忠心报国,涌现出许多令人敬仰的人物。”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的硕士导师,即已故著名力学家王仁东,便是其中之一。

  王仁东曾留学美国,并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二天回到祖国。他在大型回转窑筒体应力计算和破碎理论方面作出过重要贡献。王飞跃回忆说,先生一生光明磊落,刚毅坚强,敢于坚持真理、讲真话。王仁东总是全力以赴地帮助工厂、企业解决生产上的难题,常常奔波在祖国各地的厂矿企业、设计和研究单位。辛勤的劳动,使化工机械这一当时的新兴学科很快就被介绍到国内。

  王飞跃表示,王仁东留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他对中华民族的挚爱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

  如何耐得住寂寞?

  如何踏踏实实地做学问?

  “一个人想要认真做学问,必须耐得住寂寞,而耐得住寂寞却是极难做到的”,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郭大顺告诉记者。

  “考古人……往往出自著名的学府,却像老农一样在土里挖掘寻找;他们‘读尽了相关的每一条史料,也走遍了相关的每条河谷’;他们直面日常工作的辛苦与琐碎,奉现给人们的却是废墟上的辉煌与田野里的诗意。”曾从事过考古研究的当代作家张承志在《考古人和他们的故事(2)》中写道。

  自1968年毕业开始,郭大顺就为考古事业奋斗至今。“现在的考古工作多‘以车代步’,我并不提倡这种做法。因为考古调查需要‘走’,只有在‘走’的过程中才能有所发现,看到整体的环境以及当时人的生活状态”,郭大顺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感悟。

  “考古工作如此辛苦,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记者问道。郭大顺说,根据他多年的考古工作经验,唯有对自己的专业充满兴趣,才能化寂寞为动力,最终坚持下来。考古学研究是一门辛苦的工作,需要大量的田野实践。“考古挖掘出来的文物,不光是一件物品,它包含着一种思维,也就是‘考古的哲学化’。”郭大顺的言语中无不表达出对考古这一事业的热爱。

  他告诉记者:“虽然研究过程很辛苦,但这种钻研中也有乐趣——钻研之后最终得到自己的结论,这个过程本身充满乐趣。实践虽辛苦,但有实践才能有收获。”

  其实,中国自古就不乏有学者走出书斋,接触社会,如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他‘竹笈双驮万卷书’的故事,一直激励着我,也值得今天的学者们学习”,郭大顺说。

  有限的是物质,无限的是精神

  “钱权”的诱惑、个人的欲望、文化的商品化,消解了学术的自由创造本质与个性化特征,消解了人们内在的心志,使人们失去思想和深度,在平面化、程式化的模式中逃避现实。我们能在那些失落而又执着的学者那里感受到反抗与寂落吗?我们能以穿透复杂现象的领悟力感受喧嚣后的真实吗?我们能够透过欲望横行的世界找寻自己的立场吗?

  以学术为业不仅需要恒心与毅力,也要有选择清贫的勇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室主任孙晶说,即使知道学习哲学可能面临不会有出路的危险,而且枯燥,但既然喜欢并选择了这条路,那就要坚持下来。“何况,学习用梵语研读哲学经典的人实在太少,如果没有人研究,这门绝学很可能真的绝了。”

  “所以学者也肩负着责任?”记者问。

  “对,责任感很重要”,孙晶答道。

  王飞跃说:“学术道德失范的种种现象,其实涉及‘名与实’的关系。”他告诉记者,管子有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他之所以持这种态度,是因为我们传统上对“名”特别重视,并且要求“名副其实”,可这个“实”往往像天一样高、地一样大、世界一样全,因此产生了许多问题。

  “现代人追求的物质生活毕竟有限,无论是房子大小还是食物多少,都是外在的,而精神的境界却是无穷的。我想,这种对精神的追求,才是保持学术清风的关键所在”,采访最后,郭大顺告诉记者。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