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官网4月4日发布英国赫尔大学教授罗杰·沃森(Roger
Watson)和马克·海特(Mark Hayter)的文章《丑闻曝光前制止欺骗行为》(Halt Fraud Before It Hits the
Headlines)。沃森与海特同时还兼任《高级护理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编辑。两人从工作经验出发,在文中探讨了减少、杜绝学术剽窃的相关方法。
作者称,作为学术期刊编辑,他们常在工作中遇到缺乏诚信、不合专业操守的文章。虽然如今的论文检测软件日新月异,论文检测也已成为投稿过程中的必经环节,但从工作经验来看,论文失信问题应在更早的环节中被发现、制止。
作者认为,虽然出版商承担着论文的主要审查责任,但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应在审查中发挥积极作用。目前,高校对于研究输入和输出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研究计划、融资等方面的输入持严格态度,对研究输出的态度却不积极。
文章称,毫无疑问,对于增加额外审查层级这一提议持反对意见者一定会抱怨,如今的出版界已经有同行评审制度,为什么还要增设预审流程?作者解释称,一般来讲,同行评审制度无法解决诸如作品来源、欺骗、抄袭等问题。对此,高校应在文章提交至学术刊物前对本校教职工所著文章的真实性等问题进行审查。对于即将提交的研究成果,需由同事审阅。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也可以起到把关成果真实性的作用。倘若学术成果由多人联合完成,还应在提交前取得各参与者联合署名的同意书,对论文的最终内容给予核实与肯定。
作者还表示,当前的跨国学术合作日趋密切,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各方对于原创和原作者概念的理解也不相同。因此,高校和学术机构更应在跨国学术交流中充分扮演捍卫学术信誉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