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协同创新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基层学术组织功能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学术前沿  > 正文
北京市教委委员:英语改革方案不是"拍脑袋"工程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10-25

北京市近日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其中“降低中高考英语分值”尤其受到关注。那么,英语改革方案是如何出台的呢?

  北京市教委委员李奕说:“从以往的英语教学来看,学习十几年张不开嘴的现象长期存在。这种状况必须改革,而且必须是教与学的方式的总体变革。要从考试这个角度切入撬动高考教学方式的整体改革。英语看似减分,但减分并不代表不重视,背后是一个立体的变化。包括题目设置、试卷结构和分值比重三个方面的调整,如在命题思路里体现应用能力,强调表达,而不是以往的简单要求单词量与完形、语法等。”

  据李奕介绍,从2010年开始,北京市设置专项研究项目,组织相关专家开展英语改革的研究,包括中小学课程、教材、教法等,并延伸到幼儿园。专家包括教育专家、特级教师、教研员等。他们对各省的改革模式进行了追踪研究。今年暑假后又开始新一轮调研,并广泛征求意见。

  征集范围包括北京市区县教委负责人、大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教研人员、教育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办学机构负责人等。征求意见主要通过分类型召开座谈会的形式。方案还提交北京市政府的专题会,讨论修改。在征集意见过程中,相关部门感受到不同利益群体面对改革的不同声音。对于降低英语分值,有很多人支持,也有不少人反对。

  李奕表示,英语的改革方案并不是“拍脑袋”产生的,而是经过长期、认真的调研后产生的,希望从考试的角度切入,利用科目、分数、题型、命题、基本能力的变化带动整个教育教学的改革,推动教师队伍的建设。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