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下午,我校现代大学制度下教师发展座谈会在随园校区田家炳楼404会议厅成功召开。出席座谈会的有公共管理学院张之沧教授、教育科学学院张乐天教授、宣传部崔欣伟部长、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边霞教授、出版社编审戴联荣教授、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张一春教授、纪委办公室主任赵志鲲研究员、教师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杨跃教授、教育科学学院邵泽斌副教授等。座谈会由人事处庞明勇副处长主持。
座谈会伊始,庞明勇首先代表人事处对前来参会的教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在参会教师逐一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后,庞副处长围绕“现代大学制度下的教师发展”这一主题,对座谈会的基本要义做了说明。他指出,人事处举办这次座谈会,意在给大家提供一个真诚共话的空间、自由交流的平台,让学校倾听教师,教师进言学校。希望通过这次座谈会,整理、吸收参会教师的宝贵建议,进一步推动师校共同体的构建。
座谈会正式开始后,参会教师纷纷发言,围绕此次座谈会主题进行认真探讨、建言献策。主要观点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民主办学,强调集体领导
有老师指出,我国大学内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存在浓重的政府行政管理色彩,教师在多数情况下处于被动的、弱势的地位,而行政管理部门刻板、高压的管理方式磨损了教师的积极性,教师普遍存在消极应付的心态,与现代大学教授治学的精神背道而驰,使教师成为大学的客体。参会教师认为,高校应强调民主办学观念和集体领导模式,积极推动去行政化,推动职能部门淡化权力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学校应为教师的前途考虑、为教师发展提供条件,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最终实现学校的长足发展。
二、注重教学,建立教学文化
有老师认为,教师幸福感的获得与自身教学能力的发展紧密相关,幸福感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客观世界,即实际境遇与客观条件的满足,另一方面来自个人主观世界,即价值观的认同与人生意义的契合。对于教师来说,没有比其教学得到学生的肯定与尊重时更为幸福的时刻了。
有老师指出,教学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理应立足本职,以教学求发展。现如今,一些教师的教学工作被大量教学之外的事务消耗占据着。部分教师不再以教学为第一要务,而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应付考核抑或追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上,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和研究。所以,大学应该回归理性,让人才培养成为大学的中心任务,让教学质量成为衡量教师业绩的主要标准,让教学成就突出的教师获得发展机会,建立起真正的教学文化。
三、关爱教师,助推教师发展
有老师指出,20世纪70年代之后,心理学、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天生的好教师”是一种主观偏见,“教师并非天生就知道如何传递知识”。通过提供帮助和培训,可以使教师成为更好的教学者。帕莫拉•埃德姆斯提出了教师发展的建构主义范式,强调通过外力可以促进教师教学发展,为教师教学发展的外部动力论提供了理论依据。建立教师教学发展机构、实施外部帮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学管理部门推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手段。
参会的许多老师都提出要注重教师发展,尤其要关怀、关注中青年教师的发展,为其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助推教师教学发展,就是通过有效手段,尊重教师的教学,重视教学业绩,奖励教学成果,促进教师有尊严地教学;另一方面要为教师提供教学及生活方面的帮助,使教师能够尽心向学、幸福生活。 (人事处供稿)
(http://sun.njnu.edu.cn/news/2012-9/161110_488259.html)
主要议题是:
1.现代大学制度如何适应教师发展?
2.如何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平台?
3.大学教师发展的内涵与走向.
4.全球人教育背景下教师发展的挑战与出路.
5.我校“十二五”建设期间教师发展的方向.
6.如何进行我校教师文化的总结、传承和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