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协同创新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基层学术组织功能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经典导读  > 正文
《高校治理结构研究》
来源: 作者:姜继为 时间:2012-11-22

基本信息
书名:   高校治理结构研究
原价:    29.00元
作者:   姜继为
出版社:   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9年4月1日
ISBN:   9787540850418
字数:   
页码:   
版次:   第1版
装帧:   
开本:   16
 
编辑推荐

《高校治理结构研究》对高校治理结构的内容、演变、地位、作用、问题、对策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于人们了解和把握高校治理结构的改进和完善具有启发意义。 
全书包括了高校治理结构的基本内涵、我国高校治理结构的历史演变、高校治理结构的现状与问题等八章内容。

内容提要

高校治理结构是目前高校领导********所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尤其是如何实现党对高校的领导,已成为完善高校治理结构的关键。《高校治理结构研究》对高校治理结构的内容、演变、地位、作用、问题、对策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于人们了解和把握高校治理结构的改进和完善具有启发意义。

目录

第一章 高校治理结构的基本内涵
一、高校治理结构的缘起
二、高校治理结构的含义
三、高校治理结构的意义
四、高校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五、高校决策与管理方法
六、研究高校治理结构问题的重要性

第二章 我国高校治理结构的历史演变
一、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大学的治理结构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校治理结构
三、“**********”时期的高校治理结构
四、拨乱反正时期的恢复与探索
五、改革开放以来的改革与完善

第三章 高校治理结构的现状与问题
一、高校治理结构的主体现状
二、高校治理结构的客体现状
三、高校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高校治理结构中的党组织
一、明确高校党组织的设置与职能
二、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基本体制
三、建立科学的党委领导运行机制

第五章 高校治理中的行政组织
一、保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
二、把院系行政领导的职责落到实处
三、进一步改革与调整高校行政管理机构

第六章 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
一、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作用
二、当前教职工代表大会作用发挥的现状与问题
三、进一步改进完善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能与作用

第七章 把教授治学落到实处
一、充分认识教授治学的必要性
二、把教授委员会作为教授治学的主要途径
三、进一步发挥教授委员会在治学中的突出作用

第八章 让大学生成为高校治理的重要主体
一、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具有必要性
二、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基本形式和内容
三、不断改进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方式与途径
附录完善高校治理结构的典型做法与经验
一、中共天津医科大学委员会常委会议事规则
二、中国石油大学实施《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细则
三、沈阳大学教授委员会工作暂行规定
四、中山大学学生会主席直选阵势犹如美国大选
五、学生全面参与教学管理——南开大学学生评教的探索与思考
六、复旦大学大学生巡逻队上岗高校首尝学生参与校园安全管理
七、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参议会”提交议案参与学校管理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姜继为,1965年生,男。黑龙江大庆市人,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博士。现为北京朝阳区教委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
韩强,1965年生。男,山东禹城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校刊部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党的制度建设、干部制度改革、高校党的建设。

文摘


高校的治理结构既有宏观层面的、中观层面的,也有微观层面的。国家教育法规、党中央的某些政策和学校的关系是宏观层面的治理结构;学校内部校院关系、学院之间的关系等,是中观层面的;而一个学院某位院长和某个教师的关系,则是微观层面的。研究高校治理结构,既要着眼宏观、中观,也要照顾微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微观的治理结构既是宏观治理结构的延伸,也是其具体落实,意义重大。
正确认识大学治理结构的内涵,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大学治理有别于大学管理。大学治理是开放的系统,崇尚多元主体参与,大学管理是相对封闭的系统,崇尚管理者作用的发挥;大学治理注重自下而上形成决策,而大学管理注重自上而下执行决策;大学治理强调互动协调,大学管理强调集权控制;大学治理追求公共价值,大学管理追求组织效率,等等。
第二,大学治理注重决策的多主体参与。我国大学内部决策话语权集中在管理者手中,教学、科研一线的学术人员参与决策更多是作为一种程序或形式。注重决策的多主体参与,必须提高师生员工特别是学术人员参与决策的能力和积极性,真正发挥大学教代会和学术委员会等内部学术组织的作用,提高决策酝酿、制订和执行中各层次学术人员的参与度,寻求师生对政策和项目的积极许可而非默许。
第三,大学治理要追求大学的公共价值。大学管理者要建立问责制,加强横向协调,增强管理透明度,畅通信息渠道,打破行政人员与学术人员的隔阂,解决好相互不认同的问题,在行政人员与学术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他们共同致力于大学公共价值的实现。
第四,大学治理要平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大学治理要求在各项工作的决策和执行中并不仅限于行政的权力,要使行政组织和学术组织两种不同的组织控制力和影响力达到平衡。为此,大学管理者要改变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弱化的现状,真正扩大学术权力;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赋予学院更多的自主权;赋予学术人员更多的学术权利,形成多方参与的内部治理结构。
第五,大学治理要加强治理文化建设。在我国大学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主流文化或强势文化是行政文化,单纯的物质激励和硬性制度约束是形成行政文化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