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骏:做解决问题的研究
访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陈骏
【核心提示】陈骏表示,高校更要做解决问题的研究。目前,我国已进入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面对一系列复杂问题,应把研究的主旋律瞄准“生态文明建设”,用生态文明的思想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今年是全面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一年,是继续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对于南京大学来说,今年也是继续推进改革的一年。
在2014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本报记者围绕“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和“新时代大学科学研究应如何开展”等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陈骏。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注重整体性
“目前,南京大学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已进入‘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以2014—2017年实施的提高课堂质量为标志。”陈骏说,这里所指的“课堂”并非只包括专业课,而是全方位的。
陈骏介绍说,“第一阶段‘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要解决‘培养思路’问题,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解决学生个性化发展问题为目标;第二阶段要解决‘教的问题’,从课堂质量出发,瞄准学生全面发展问题;从2017年到下一轮改革要解决‘学的问题’。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思路,这是我们改革的最终目标。”
针对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类别多、不规范、不均衡问题,南京大学将通过培养体制改革分类制定基本要求,更加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考核与有关职业资格考试有机衔接,建立与特定职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培养模式。
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解决现实问题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产生的,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
在采访中,陈骏表示,高校更要做解决问题的研究。目前,我国已进入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面对一系列复杂问题,应把研究的主旋律瞄准“生态文明建设”,用生态文明的思想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他强调,与工业文明单项突破、单项解决的思维方式不同,生态文明的思维方式是整体性思维方式。面对这些问题,高校责无旁贷。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大文明建设之一被提出后,大学应为生态文明做些什么?“在其他四大文明建设中,政府发挥的作用更大,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科学家肩负的责任可能更大。”陈骏在采访中说,中央提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科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如生态文明的标志和建设目标是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和其他四大文明建设的关系是什么,等等。
陈骏认为,我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大学的科学研究工作应顺势而为,紧跟国家发展步伐,把研究提升到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新阶段。陈骏说,“我甚至想,南京大学今后的科学研究发展有没有可能以生态科学技术来引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