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协同创新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基层学术组织功能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基层学术组织功能>学术前沿  > 正文
“一带一路”为学界提出新课题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3-27

     丝绸之路沿线各种宗教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了解。随着现代交通和资讯飞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古丝路焕发新青春。

  3月21—22日,由陕西师范大学和韩国金刚大学主办,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承办的“宗教与历史的交叉点——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举行。

  韩国金刚大学校长郑柄朝提出,丝绸之路是自古以来很多民族赖以生存角逐的地方。从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遗物可以推定,其民族性的渊源相当悠久。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周伟洲认为,丝绸之路本质应是以贸易道路为标志,涵盖中西方地域的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民族迁徙融合等方面交往的通道和桥梁。古代丝绸之路的经济贸易,促进了中西方各国及各民族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大龙表示,“丝绸之路的繁荣不仅造就了东西方贸易的活跃,也促进了不同族群之间的流动、不同文化因素的融合,为盛唐文明的出现提供了前提条件。”

  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甘晖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一带一路”全方位开发新格局的决定,既与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脉相承,又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这是建立在文明融合与包容基础上的构想。李大龙表示,这一构想给学术界提出一系列新的问题,其中,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别与联系,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对中国以及中亚、欧洲沿线各国的影响无疑是核心问题。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