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
课程• 教材• 方法
实验• 实训• 实践
专家• 名师• 团队
教学• 科研• 服务
组织• 培训• 网站
专业学术信息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专家• 名师• 团队>重要动向 > 正文
“最牛”材料学科今86岁 混凝土材料院士均出于此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12-8

 

  已至耄耋之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伟身着红色棉衣,虽然坐在轮椅但是精神很好,而身着西服的缪昌文则温文尔雅。孙伟院士和缪昌文院士现在都在东南大学材料科学学院任职,且为师生关系,其所在学科因此被业内人士誉为“最牛”混凝土材料学科。 泱波 摄

  中新网南京12月7日电 (盛捷)6日,在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30周年暨材料学科办学86周年庆典上来了两位院士校友飞,分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伟(女)和缪昌文,他们也是国内仅有的两位混凝土材料方向的院士。缪昌文呼吁土木工程专业要将材料和结构交叉融合,而做工程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抢工期。

  早在1928年,东南大学的前身中央大学就设立了工程材料、铸造及锻工等材料类本科专业。为了适应材料科学的发展,学校于1984年12月以铸造、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学科为基础组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后逐步集成了土木工程系的土木工程材料、机械工程系的先进材料加工等相关专业,并于2006年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当天,已至耄耋之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伟身着红色棉衣,虽然坐在轮椅但是精神很好,而身着西服的缪昌文则温文尔雅。孙伟院士和缪昌文院士现在都在东南大学材料科学学院任职,且为师生关系,其所在学科因此被业内人士誉为“最牛”混凝土材料学科。

  对于国家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土木工程需要材料和结构的交叉融合,有些结构工程是解决不了的,材料工程师很快解决了,有的是材料不了的结构工程师可以解决”缪昌文感慨。

  由于两位院士的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三峡工程、苏通大桥、南京地铁、润扬大桥、江苏田湾核电站、南京长江二桥、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等数十项水利、交通、能源、市政、军工与民用建筑领域的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缪昌文院士目前正在研究的是严酷环境下混凝土使用寿命100年以上技术。

  “混凝土研究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其长寿命、多功能及如何节能减排。”缪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混凝土里面的焦点材料是水泥,2013年我国水泥产量是24亿吨,像现在这样的生产速度,我国相关资源只能维持30-40年时间,对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要尽可能发展新型建筑材料。

  因此对于工程建设,“不管是什么工程,都要尊重客观规律去办事”,缪昌文院士提醒,千万不要赶工期,因为工程的事情关系到百年大计。如果减少改造量,修复数减少也是最大的节能减排。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