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
课程• 教材• 方法
实验• 实训• 实践
专家• 名师• 团队
教学• 科研• 服务
组织• 培训• 网站
专业学术信息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专家• 名师• 团队>重要动向 > 正文
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顶级科学家中女性仅占一成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1-19

今天,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在北京颁发,包括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陈春英在内的10位青年女科技工作者,从来自111个单位的183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摘得这一奖项。   长期以来,女科学家的玻璃天花板问题备受瞩目。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女性队伍日益壮大,但纵观全球,科研人员中女性所占比例仍不足三分之一。而在诺贝尔奖得主中,女性获奖者的比例更是不足3.5%,在颁发给女性的总计16个诺贝尔奖中,两个授予了居里夫人。   一份女性从事科研工作现状的研究报告显示,在高中时期,女生和男生在科学领域的表现难分伯仲。但是,从本科开始划分专业,到成为顶级的学术科研人员,女性的比例呈现阶段性的下降,从本科阶段所占比例的32%,下降到顶级学术科研比例的11%,仅占到一成。   这份由欧莱雅企业基金委托波士顿咨询公司编撰的报告还显示,高中毕业后,女生选择在大学就读理工科的平均几率为35%,获得理工科学士学位的几率为18%,获得理工科硕士学位的几率为8%,获得理工科博士学位的几率为2%,而对男生而言,这些几率分别为77%、37%、19%和6%。   成见和偏见,成了年轻女性选择科学事业的最大障碍。报告称,年轻女性以及她们的父母、老师甚至整个社会似乎都有一些阻碍女性进入科学领域的先入之见:“科学很枯燥”,“男生对喜欢科学的女生没兴趣”,“理工科专业不好找工作”,“我不想被当作一个不懂社交、孤僻、孤独的‘科学怪人’”。然而,最令人担忧的成见是“男性比女性更擅长科学研究”,即便事实上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这一观点。   报告的结论是:实现性别平等将使女性理工科博士毕业生的人数每年增加30万,这意味着,10年之内可能增加300多万名女性研究人员。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欧莱雅中国于2004年联合设立,每年评选出10位在基础科学领域和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4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女科学家,其中至少有1名(不限于1名)来自西部地区。11年来,共有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96位女性获得这一奖项。目前,我国女性科技工作者共2000多万人。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