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
课程• 教材• 方法
实验• 实训• 实践
专家• 名师• 团队
教学• 科研• 服务
组织• 培训• 网站
专业学术信息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课程• 教材• 方法>重要动向 > 正文
问题教材岂止于更正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 时间:2015-11-19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教师施兵“找茬”大学英语教材,引发广泛关注。无意间发现一本大学英语教材有误,他历时两年给教材“挑错”,发现了30多本问题教材,并撰写了近30页的《大学英语教材质量分析报告》。

  教材出错,危害很大。对教师来讲,是给教学活动挖了个“坑”,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就会误人子弟;对学生来说,一两处错误也不显眼,但学来学去会有知识缺陷。事实上,教材出错并非个案,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些教材有纰漏、不准确,大大降低了其知识权威性和教育公信力。究其原因,教材粗制滥造与出版编写机制不无相关,有的急于市场化,有的随意“攒一攒”,有的到处抄一抄。编辑随意、把关不严,一来二去,一些教材难免在知识上失真了。

  不管是低级错误还是隐性误导,发现并改正也只是给教材“纠偏”的第一步。教育,首先离不开权威可靠的书本,如果连这一关都稀里糊涂,怎能让人学有所“值”、学有所“悟”。有关部门应该以此为契机,严格教材品质规范,加强教材编写、审定、出版、纠错、监督等一系列机制建设,守好教材可信可学的关键防线,坚决不让问题教材贻误孩子。(汪昌莲)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