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
课程• 教材• 方法
实验• 实训• 实践
专家• 名师• 团队
教学• 科研• 服务
组织• 培训• 网站
专业学术信息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课程• 教材• 方法>重要动向 > 正文
浙江理工大学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深深扎进泥土里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 时间:2015-12-1

  本报讯(通讯员 石丛珊 柴田)近日,浙江温州永嘉上塘镇来了5名浙江理工大学的研究生,他们此行是为了在当地寻找红十三军的故事。该项目是由浙江理工大学与永嘉县委共建的浙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发起的,当然,上塘镇也已成为学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基地。

  浙江理工大学通过和政府相关部门合作,深化思政课教学实践改革,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红色文化基地,不仅重新发掘红色文化的内涵育人,还以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为着力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将思政课深深扎进泥土里。

  思政课教学如何能叫好又叫座?如何让深刻的理论变得接地气、有人气?从2012年始,浙江理工大学着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该校认为,思政课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中、课堂上,更应走出去,在课堂之外寻找历史的踪迹,把握经典脉络。学校将红色文化教学作为研究重点,挖掘浙江省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构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平台,调动、整合社会多方面资源,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这是一次走出校门的实践教学改革,也是一场红色文化的追寻之旅。在学校的推动下,一个个红色文化基地先后诞生:“浙江现代革命历史文化研究基地”、“浙江省高校思政课省级实践教学基地”、“浙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它们构成了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基地群落。

  学校借助基地持续推进红色文化“三进”工程——定期组织本科生、研究生赴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教学活动,把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回答并解决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理论热点、难点和现实问题;开展志愿服务、参观学习、社会考察、红色之旅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国情省情和社情民意。

  除了定期选派本科生、研究生前往实践基地进行社会考察、现场教学和实地调研,学校还规定,思政课教师也要定期前往红色文化实践基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把脉,并通过调研,提供相关的思路。

  “红色文化研究实践平台的搭建最终还要落实到实践育人上。”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渠长根说,推行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根本是要进头脑。为此,学校构建了一系列规范机制、设计机制和示范机制来帮助学生们从实践中找到灵感。

  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开发,也让地方的合作基地切实尝到了“甜头”。近些年来,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文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红色之旅”,已成为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强地方文化活力上起到重要作用。而学校的研究成果在丰富和扩展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也为当地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提供了专业借鉴乃至发展规划设计。

  2013级研究生胡雅敏在深入考察桐庐新合乡红色文化之后,提出了“营造红色文化氛围,设计精品路线”等具体建议。她的研究成果被当地政府采纳。现在,公路路灯顶端安装了红色火炬图标,山桑坞路口竖起了“金萧支队革命教育基地”石牌,金萧支队纪念馆门前有了牌坊,一系列红色文化元素、标识进入人们的视野。

  随着红色文化研究的日渐深入,不少地方政府也开始主动上门寻求合作。截至目前,学校已建立20个省级实践基地、156个校级基地,其中重点思政课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基地5个。

  凭借“追寻红色文化、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今年8月,浙江理工大学成功入选首批50家“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成为浙江省唯一入选全国首批“两创基地”的地方高校。

  浙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吴锋民说:“近年来,学校与地方合作打造红色文化基地,在挖掘、宣传红色文化之余,还带动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从育人的根本目的上来说,了解了革命和建设所走过的道路,会让学生们的思考变得理性和深邃。”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