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
课程• 教材• 方法
实验• 实训• 实践
专家• 名师• 团队
教学• 科研• 服务
组织• 培训• 网站
专业学术信息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教学• 科研• 服务>有关项目• 实践经验 > 正文
切实提高培训实效拓宽教师培训 途径——关于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思考
来源: 作者:贾东风(东北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0 时间:2013-1-31

【内容摘要】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培训存在诸多问题,如培训观念和方法滞后;教师缺少自

主性;培训效率、效果不理想。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以学校为主体,借助互联网络,突出远程教育技术的作用,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来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个体素质及学校整体质量。其优势有:集中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满足教师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增强培训效果;按需培训,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自主性。开展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有:提高培训内容的吸引力;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问题;网络平台的建设、维护与管理。

【关 词】 高校教师培训 网络培训 优势

【作者简介】:贾东风,男,东北大学人事处科长,主要研究高校教师培训方法及分析。

【文章来源】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2 009 2

随着高校教师聘任制的不断完善,高校师资队伍在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逐步趋于合理化。但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大爆炸的当今,高校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地通过培训学习来给自己充电,提高知识水平,完善知识结构,确保与时俱进,实现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占有,才能满足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大学教师的自身发展不是一劳永逸的,单一的职前教育已无法满足教师终身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求,必须建立有效的教师培训体制,拓宽教师培训的途径,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并积极参与教师培训。教师培训是教师“终身学习”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已成为当今社会教师发展的重要方式,更是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项落实。通过各种培训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长成才以及综合素质的增强,是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高校与教师共同发展和相互促进的重要保证。

一、目前高校教师培训的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教师培训的主要方式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培训,主要是非学历教育,目的是使教师具备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并为担任高一级职务打好基础。在培训模式上采用以立足国内在职培养为主,从基础性培训和学历补偿教育逐步转变为更新知识、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继续教育。培训形式包括岗前培训、单科进修、在职学位进修、骨干教师进修、国内访问学者、高级研讨班、出国进修、英语口语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多种培训。但目前的培训方式还不能适应教师培训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要求, 在培训内容设置和培训方法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二)目前高校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培训观念和方法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师培训形式以满足多数人同一的培训要求而设计,讲究培训规模和效益,而缺乏对教师个性需求的考虑。培训内容不是很切合实际, 并且基本上是以课堂灌输作为主要的培训方法。随着终身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 这种观念和方法显然已经滞后。它压抑着教师的多样化、个性化需要,也束缚了培训模式多样化的发展。

2. 教师缺少自主性

多年来我国高校教师培训从内容到方式都是培训学校依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设定的,模式趋同、结构单一,忽视了高校教师在职学习的特点。在培训内容上未能体现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科、不同职务教师的实际需要和差异性,教师缺少自主性。即使教师主动要求培训,更多地也是由于评估、晋升等外在压力要求,功利色彩浓厚。

3. 培训效率、效果不理想

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武汉中心2004 年汇总的教师问卷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 4.51 万名教师中,认为自己业务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居前三位的依次是“个人自修”、“从事科研”、“教学相长”,其认同人数比例分别为 73.6%47.0%44.9%而参加培训被排在靠后的位置。这一方面说明教师个人自修能真正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特点进行,效率较高,还说明在教学、科研实践中更能增长才干;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培训离教师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效率、效果不够理想。

诸多问题的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是我们教师培训工作者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的优势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高校教师培训过程中,引进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培训学习与管理的信息化、培训手段的现代化和培训资源的网络化,提高培训效率,以更好地提升培训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网络使一次性的培训走向终身教育 为教育和学习的终身化提供了机会与条件,尤其是新一代互联网的实现更为教师网络培训提供了有利途径。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是以学校为主体,借助互联网络,突出远程教育技术的作用,利用网络的教育资源来对教师进行培训,是提高教师的个体素质及学校整体质量的一种新的培训模式。与其他高校教师培训模式相比,教师网络培训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一)集中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网络培训可集中各兄弟院校的优质资源,可从各高校的任课教师中选拔授课教师,分别承担不同的培训任务,可提高优质28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 2009? 2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对加强教育资源管理,建设节约型高校;对缓解高校资源供需不足的矛盾,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满足教师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增强培训效果

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更突出了个性化学习的特点,高校教师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通过各种网络培训进行选择性地学习,满足教师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与传统的灌输式的培训模式相比,网络培训可让每个学员能与优秀教师开展互动交流,高校教师作为学习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授课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提高了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 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培训的效果。

(三)按需培训,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自主性

教师通常具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的内容有着自身独特的工作和生活烙印,工作任务繁重,学习时间有限,工学矛盾突出。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能为教师培训创造良好的条件,克服时间与空间的阻力。正是由于网络培训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培训课程由本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主讲,内容丰富,增强了培训的吸引力,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工作安排选择性地进行学习,参加培训的自主性得到提升。此外,教师参加培训的其他成本也有降低包括交通、食宿费等有形成本和时间等无形成本。

三、开展教师网络培训需要注意解决的几方面问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了解网络培训优势的同时,也要对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所认识。网络培训在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体系中开展的相对较早,并逐步趋于完善,但在高校教师培训过程中,应用网络进行培训的培训机构或高校相对来说比较少。通过吸取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及企业网络培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以及部分开展网络培训的高校的做法。我们认为,让网络培训在教师培训系统里发挥更大的效能,需对以下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提高网络培训内容的吸引力

网络培训模式并不是对网上内容的简单堆砌,而是根据不同的内容特点以及学员的不同需求,不断地进行解构和重构,并整合成一套自成体系的内容结构。网络培训的内容教师是否有吸引力是网络培训实施成功的关键。这便要求网络培训课程的设计者结合网络的特点以及教师的现状,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地设计课程。同时培训课程的设计工作应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教师不再仅作为培训的参加者,同时也是培训的组织设计者,使培训更符合教师队伍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更具吸引力。

(二)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问题

网络培训模式无论是从内容、形式到评价考核都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培训模式。但网络实现的是人机对话,若只是单一的人机交流,学员很容易在人际关系上产生孤单,形成自闭的心理,降低培训效果。而现代的高等教育需要高校教师在提高学术水平的同时更应具备团队协作能力与领导能力,仅仅靠人机交流不可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还需要面对面的学习模式。所以在网络培训模式中如何将人机交流与人际交流适时、恰当地结合起来,将网络学习与人际交流有机地结合起来,也是网络培训中要注意解决的问题。

(三)网络平台的建设、维护与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培训已经逐步成为一种具有前卫的学习理念、高超的技术手段、特色的课程开发、无障碍的交流沟通的最有发展潜力的培训模式。一个好的网络培训平台更能够提高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主动性,网络培训平台的建设维护与管理直接影响培训效果与质量。但有效的网络培训平台的建设维护与管理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因此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与各高校共同提高认识在政策、制度及经费上给予支持,积极创造条件建设网络培训平台。

此外,高校教师培训需要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进行提高。网络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的一种手段,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实践性、创新性上也需要不断进行完善。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教师培训结合了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手段,拓宽了高校教师培训的途径,适应了不同类型教师的个性化需要,促进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教师培训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变革有明确的理论认识,在培训工作中应用并推进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工作,增强教师培训实效性,以实现高校教师队伍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永明、朱浩、李昱辉著. 大学理念、组织与人事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 梁玉兰、张宇宁、吴德敏. 中国高校教师队伍现状、培训情况调查问卷分析研究 [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2.

[3] 范芙蓉、贾东风. 基于自组织的高校教师培训模式探讨 [J]. 辽宁教育研究.2007,1.

[4] 朱燕. E-Learninq:网络时代的教师培训模式探究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235.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